上海看展|在灾难之后,黎明破晓前
位于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正在举办一场名为“黎明破晓前”的系列摄影展,摄影师尼克·勃兰特自199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描绘在遭受自然灾害后,那里的人类和动物沉默无言,仿佛是通过镜头在为这些受害者们发声。
坦白讲,这是一场看完让人心情沉重的展览。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似乎无法感同身受到,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人类和动物正在和自然和偷猎相斗争。
“黎明破晓前”系列拍摄于2020年,尼克通过把动物和人类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中,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命运共享的“集体”,就像我们共享的地球家园一样。
在这次摄影展中,我们会发现一只白犀牛多次出现在照片中,它叫"纳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两只北方白犀牛之一,另一只是它的女儿“法图”。也就是说将来当法图去世后,那么该物种将彻底灭绝。
多年前,北方白犀牛的分布范围延伸到了非洲中部,但几十年来的偷猎行为严重危害了这一物种的存续。
如今,为了避免走向灭绝的命运,两头仅剩的雌性犀牛每年都会接受数次复杂的体外受精程序,而这一措施此前还未曾在犀牛这一物种身上尝试过。
天空是一只四岁的非洲南部的长颈鹿,她来自哈拉雷以南的一个农场,那里原本的野生动物已被新来的定居者屠杀殆尽,仅剩下两头长颈鹿。
令人震惊的是,长颈鹿在津巴布韦并不受保护,人们能够肆意狩猎并获得、出售动物和动物产品。
特蕾莎曾在肯尼亚中部高地居住耕种,但2016年三个月持续不断地降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淹没并摧毁了她的房屋,也淹死了她所有的牲畜。
她和家人被迫搬到了纳尤基,那里的生活是一场真正的斗争。他们处于不停寻找工作的忙乱中。
雾作为统一的视觉元素贯穿系列作品始终,它象征着那个曾经清晰可见,而如今正从人们视野中迅速远去的自然世界。拍摄现场的雾是由机器制造的,但同时也复现了山火燃烧而产生的浓烟。气候变化让山火频频发生,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都深受其害。
尼克·勃兰特的拍摄方式是用胶片相机在现场完成每一张作品的拍摄,后期也不需要处理制作。拍摄的过程中往往要花上无数小时的耐心等待,最终才能获得恰到好处的瞬间。
这些非凡的作品趋势我们思考人类所作所为对我们的星球和环境真正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我们共同未来所承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