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1981年临终前的杜聿明问郭汝瑰:我最后问你,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1-30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0年,被俘虏的国民党中将杜聿明经劳动和思想改造11年后被特赦,不久之后遇见了原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

“郭汝瑰呀郭汝瑰,当年我们吃败仗可都是栽在你手里啊!”杜聿明半开玩笑地道。

郭汝瑰知道他说的是当年自己泄露情报的事情,便笑笑道:“各为其主嘛!”

“原来你是共产党啊!瞒得我好苦!”杜聿明苦笑。

谁知郭汝瑰认真摇头道:“我不是。我要是共产党,还能在学校里教书十几年吗?”

杜聿明听了将信将疑,但想到当年的一连串挫败,他始终无法相信郭汝瑰的话,这事从此竟成了他的心结。

1981年,杜聿明已到弥留之际,郭汝瑰从四川匆匆赶到北京看他,杜聿明知道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得知郭汝瑰身份的机会了,于是眼神热切的望着老友道:“郭小鬼,我最后问你,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想了想,告诉了杜聿明答案。听到答案,杜聿明长叹一声,多年的心结顿时消解。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郭汝瑰出生于四川铜梁县一个落魄文人家庭,父亲为求在科举中取得好兆头,便给出生的儿子取名“汝桂”,意为“蟾宫折桂”之意,后来郭汝瑰为参加革命,便将“汝桂”改成了“汝瑰”。

然而,正在郭汝瑰父亲即将要中举的那一年,科举制度被清廷废除,自此其父的“科举梦”破碎。

热血未冷,壮志未酬,心有不甘的郭汝瑰的父亲只好将一腔热血投入到了对当时黑暗时代的抨击当中,因此长期陪在父亲身边的郭汝瑰,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一些社会现状,在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政治的种子。

之后,郭汝瑰前往成都联合中学求学,由于老师胡子霖的影响,他在此初步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并在之后的学潮运动中担任学生代表。

毕业后,父亲希望他到上海同济大学学医,而郭汝瑰自己却想要学工,以实业救国。同时,在川军中担任师长的堂兄郭汝栋又建议他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亲自参与到革命中去。

当时正是大革命时期,广州正是革命的中心,报考黄埔军校是无数青年报国的第一选择。学医、学工、投笔从戎,三条路都好,郭汝瑰一时间举棋不定,于是请教了同学陈庭栋,在陈庭栋的建议下,郭汝瑰最终决定投考黄埔军校。

1926年,在堂兄的安排下,郭汝瑰和六位川军青年军官一起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从此投笔从戎,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中许多老师都是共产党员,周总理也在学校里任政治部主任,因此在黄埔军校期间,郭汝瑰有机会系统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向共产主义靠拢。

从黄埔毕业后,郭汝瑰返回四川,在堂兄所在师里担任政治部科员,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颇受战士们爱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消息传到四川后郭汝瑰十分恼怒,还曾公开发声斥责。

因此,很快郭汝瑰就通过了党的考察,1928年5月,在共产党员、老同学袁镜铭的介绍下,郭汝瑰加入了共产党。

那么,为什么一个共产党员,日后却成了蒋介石的亲信,并被授予国民党中将军衔呢?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一边倒向蒋介石的堂兄郭汝栋被调到湖北,防止湘赣闽粤革命根据地趁机出兵制造动乱。到湖北后,已经好久不见的老同学袁镜铭找上门来,向郭汝瑰传达了党组织命令,要求他配合游击队率部制造动乱。

郭汝瑰接到组织任务后一口答应,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战斗中,本来应该听令配合红军的将士反倒一个照面就被红军游击队消灭了大半,自己人打了自己人,任务自然无法完成了。而他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加上蒋介石的“清共”政策,于是堂哥也不敢再收留他了,而是劝他去日本进修,避避风头。

由于任务失败,彼时的郭汝瑰也和党组织断了联系,于是他便同意了堂哥的安排,决定去日本暂避。

1931年4月,郭汝瑰考入日本士官学校,但随即“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华,群情激愤的中国留学生们齐聚日本陆军省抗议,并要求退学。日本当局放人后,郭汝瑰当即返回国内,并考入了中国陆军大学继续深造。

中国陆军大学是当时专门为培养高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设立的学府,因此从其中毕业的学员基本都是板上钉钉的“大官”。而一向刻苦学习的郭汝瑰在大学里常年保持着好成绩,更是受到了无数国民党高官的重视,其中就有陆军大学教育长杨杰的青睐。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