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社会治理格局里,信访局在应对老百姓的各种诉求和麻烦事儿的时候,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显得越来越“鸡肋” 机构改革,信访局并入纪委监委,或是大势所趋
在当下的社会治理格局里,信访局在应对老百姓的各种诉求和麻烦事儿的时候,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显得越来越“鸡肋”了。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
这原则本来的出发点挺好,就是想把责任给划分得明明白白的,让每个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人,也就是“谁家的孩子哭了,谁来抱”。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乱了套。比如说,有个村子里的一位老乡发现村里的大片土地被人非法占用了,照理说这事儿应该归国土部门管。
但有时候呢,职责划分得不清楚,或者在转交的过程中出了岔子,信息没传到位,又或者几个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谁都不想接手这烫手的山芋。
结果呢,这位老乡的问题就这么被晾在那儿,长时间没人搭理,他只能一趟又一趟地找这个找那个,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二、信访办的权限问题
这是个让人头疼的老大难。信访事项一般都是交给有管理权限的机关去处理,信访部门自己呢,没有直接处理问题的权力,就像个只能传话的“传声筒”。
有人气冲冲地来举报某企业天天违规排污,把周边环境弄得乌烟瘴气的。
信访部门接到这个事儿,也只能赶紧转给环保部门,然后就只能干等着环保部门的处理结果。
可要是环保部门动作慢了,或者处理得不够到位,信访部门也只能在旁边干着急,没办法直接插手去解决。
三、上访问题的复杂性
好多上访的事儿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往往牵扯到好多部门。
举个例子,有个工人的工厂不仅拖欠工资,还不给交社保,而且这工厂的生产经营好像也有违规的地方。
他去上访,这事儿就得劳动部门管工资的事儿,社保部门管社保的事儿,工商部门管企业违规经营的事儿。
可现实中呢,这几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常常是磕磕绊绊的。
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职责划分也模糊不清,谁都觉得这事儿不归自己主要负责。结果就是这位工人大哥在各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问题却还是没解决。
当信访办的职能和权力越来越弱的时候,把信访局并入纪委监委,或许就是未来机构改革的一条出路。
把信访局真并入纪委监委
1、首先能看到的变化就是纪委的介入
纪委那可是有大权在握,而且强制力十足。这意味着在处理信访问题的时候,以前那种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
以前有些部门对那些难办的信访问题,总是装看不见,能糊弄就糊弄。以后有了纪委在后面盯着,他们也不敢再这么胡来了。
2、对于那些需要多个部门一起配合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纪委下属的信访部门那可就能发挥出超强的协调作用
纪委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那儿摆着呢,能够很容易地打破各个部门墙,让各部门集中在一起,一块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来。
比如在处理一个城市建设规划引起的大纠纷的时候,纪委可以把规划局、住建局、交通局等等相关的部门都召集起来,一个一个地明确他们的责任,然后一起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就不会再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指责的乱局了。
3、合并之后纪委能获得更多收集违纪违法线索的渠道
在处理信访案件的过程当中,常常能发现一些藏在背后的见不得人的勾当。
就好比在处理一起关于政府工程项目的信访时,说不定就能顺藤摸瓜,挖出里面的权钱交易、贪污腐败这些坏事儿。
通过这些线索,纪委就能进一步深挖,把那些违法违纪的家伙一个一个都揪出来,好好地惩治一番,为老百姓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