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重庆市长黄奇帆最近谈房价: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信房地产永远蒸蒸日上,楼市20年翻4番已到天花板
黄奇帆,被誉为“最懂经济的市长”。
在任重庆市长期间,重庆GDP增长速度在全国领先,并且房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曾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务。
最近,黄奇帆在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一番关于房地产的犀利言论引发广泛关注。
他直言当下房地产已踏入全面拐点,“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信房地产永远蒸蒸日上”。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不少人对楼市的迷思。
他说过去20年,中国房价翻了4番,也就是普遍涨了16倍。
这惊人的数据背后,是一代人的购房记忆,也促使我们思考:
他说得究竟对不对呢?
1
黄奇帆在房地产领域,有很多观点令我们印象深刻。
他曾提出判断房地产业“是涨是跌”的三原则,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判断精准独到。
在采访中,他指出过去20年房价疯涨,当下市场供需转变,未来暴利时代落幕,原因在于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进程新阶段以及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
这为我们理解房地产市场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谈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黄奇帆金句频出。
他精准指出过去楼市的疯狂涨势,以2000年左右为起点,彼时全国平均房价不过2000元/㎡上下。
到2020年,许多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至3-4万元/㎡,热点区域甚至更高。
像北京,2000年四环房价约3000元/㎡,如今四环内新房均价超8万元/㎡,涨幅超20倍。
在分析当下时,他强调如今市场供需已变,从过去的供不应求逐步转向供大于求。
以三四线城市为例,大量棚改货币化安置后催生众多新建楼盘。
可当地人口增长缓慢、产业支撑不足,房子空置率攀升,“鬼城”现象时有出现。
谈及未来,他断言房地产的暴利时代落幕,不会再一路高歌猛进。
2
对楼市的预判,黄奇帆为什么能如此笃定?
我们分析后发现,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这么几个:
其一,人口结构变化是关键因素。
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加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6。96%增长至2024年的近20%,老年人口增多,购房刚需减弱。
年轻人又因高房价、生活压力大,生育意愿不高,未来接盘侠渐少。
其二,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过去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催生购房潮。
如今城镇化率已超6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进城刚需放缓,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其三,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以前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如今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崛起,资金流向多元,对房地产依赖度降低。
比如深圳,在5G、人工智能领域大力投入,众多资本涌入科技赛道,不再扎堆房地产。
3
面对后地产时代的新变化,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做才正确呢?
我觉得主要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独立思考分析。
首先,刚需购房者要摒弃投机心理,立足自住需求。
如果是工作稳定、急需住房,像刚毕业留城工作的大学生,可在房价平稳、政策利好时择机上车。
如长沙,房价调控有力,均价万元左右,生活配套齐全,刚需可安心选购。
其次,对于投资客来说,是需要转变思路,分散资产配置。
不再把房产当作唯一投资渠道,可涉足基金、债券、黄金等领域。
以2024年为例,股市中新能源、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为投资者带来新机遇。
再者,已有房产者要优化资产。
对于非核心地段、老旧房产,可考虑置换或出租,盘活资产。
如一些老旧小区房子,可装修后出租给周边上班族,增加收益。
房地产已然迈入新时代,当下虽房价普跌,但未来分化加剧。
正如“没有永远上涨的潮水,也没有永远低迷的楼市”。
有居住需求的人,仍可按需入场,审慎抉择。
毕竟房子承载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家的温暖。
在时代浪潮里,我们紧跟趋势,为自己寻一方安稳天地。
建议你关注博主,并“设为星标”,不错过重要信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