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时代下杭州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义和精神实质,“之江策”理论传播平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登广大社科学者研究成果。今日推出《新时代下杭州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城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领域。自2012年起,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1]。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城乡关系演变新阶段的生动实践。杭州巧妙融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深刻见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治理中的丰富经验[2],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杭州城乡融合的做法、成效进行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优化路径。
01
一、杭州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一)以民营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杭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以民营经济创新为引擎,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政府号召,激发民营经济下乡活力。杭州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市工商联制定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工作机制,组织民营企业参与联乡结村、百企百社结百村和对口支援等活动,为城乡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二是引进资源要素,助力产业共富。市工商联推出名誉村长机制,通过遴选优秀民营企业家进村帮扶,从而实现资源引进。同时,名誉村长还通过建设“共富工坊”、参与村容村貌改善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引导民营企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与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对口帮扶等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平衡和协调发展。
(二)以人才科技赋能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杭州以人才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2024年,杭州出台了《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加大引育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等人才,并亮出目标:争取到2027年,培育形成包含百名浙农英才、千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万名农创客等模式的乡村人才矩阵。把新农人比作秧苗,那么这些举措囊括了选苗、育苗、壮苗、护苗全环节。首先,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领域,精心选苗。其次,搭建培训学堂、孵化“温室”和种子仓库三大平台,精细育苗。再次是,完善引才、评价、激励三项机制,精准壮苗。最后是,强化资金、学科等人才要素保障,精诚护苗。此外,杭州着力打造“杭农学堂”培训平台,计划每年培训“新农人”2.5万人次以上。在创业上,重点建好现代化农创园、农业产业强镇、科技小院等孵化平台,建立农业招商引才项目库和“金种子”人才信息库,构筑乡村人才创业创新“新天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以社会治理赋能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县域内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杭州经济版图的快速扩张,部分县域区域逐渐显现多样化的社会治理难题,例如环境质量下滑、劳动力区域密集的挑战和人口高频流动的管理困境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些瓶颈,杭州首先是强化顶层设计,精心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体系,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切入点[3],从而实现城乡治理的高效协同。其次,杭州启动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1+N”协同治理计划,建立了“社会组织嵌入网格”的长效运行机制,特别强调以镇街层面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核心,高效整合社工、志愿者及社会组织三方力量,形成“三社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02
二、杭州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一)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逐步缩小
从杭州城乡居民收入关系看,2018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193元增到481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1172元增到80587元,城乡收入比从1.84降到1.67。总体来看,杭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如图 1所示。
图1 杭州县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018-2023年)
从城乡居民消费关系看,2018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4203元增到35133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41615元增到54103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从1.72降到1.54。从趋势上看,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如图 2所示。
图2 杭州县域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8-2023年)
(二)民营经济成为激发城乡融合的内在动力
“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支柱之一,将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据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浙江省独占鳌头,以108家上榜企业数量领跑全国各省[4];其中杭州市占42家,如图 3所示,连续二十一年稳居全国城市榜首。其中,阿里巴巴集团针对农村县域,发起“少年云助学计划”,为浙江12个山区县和1个海岛县的107所乡村学校捐建“云机房”,利用4800台性能持续优化的云电脑终端,超5万名浙江乡村学生拥有了个人云电脑账号,推动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滨江房产集团2021年选择淳安县王阜乡胡家坪村进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公益改造。截至2023年6月,该项目已新增就业200余人,助销农产品12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2万元,总收入80.9万元。
图3 杭州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区域分布
(三)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城乡融合的黏合剂
近年来,杭州在加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刻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逐步构建“城乡共融、共治共享幸福”的典范之城。通过深入探索城乡一体化治理的新路径,杭州连续17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荣誉[5]。
据2023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3)》,杭州的城市数字治理水平,再度领跑全国。此外,杭州创新推出的“1+3+N”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发展模型,使杭州的城乡就业市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激增至32.92万个,脱贫劳动力在杭稳定就业人数达到37.6万,同时,催生了超过1万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蓬勃兴起。人才总量历史性突破300万大关,人才净流入率持续稳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展现了杭州在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四)人才科技创新成为城乡融合的助推器
杭州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中国在众多经济体中创新能力跃升至第12位,而杭州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在GII的科技集群章节中连续两年稳居第14,体现了其全球科技活动热点与创新高地的地位,城乡间科技创新资源流动与共享日益增强。
在人才引进与培育的城乡融合实践中,杭州不断探索创新载体多元化路径[6],深入实施“人才西进工程”,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自2019年来,杭州西部五区县(市)累计招引35岁以下大学生超过11.4万人,培训农民超过38万人,辐射带动人数超过41万人,构筑起人才“蓄水池”。此外,杭州始终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截至目前,杭州开展“新农人”培训233期,培训现代“新农人”超2.5万人,部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总量超1000人。
03
三、杭州县域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挑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以城乡收入消费来看,杭州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绝对差距持续扩大,2018-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从27979元增加到32407元,增加了15.82%;城乡人均消费支出绝对差距从17412元增加到18970元,增加了8.94%。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县域内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然而,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带来了户籍、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融合问题。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互助,是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民营企业的乡村引领有待加强
杭州县域内,优质的资源要素往往集中在城镇地区,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而农村地区相对匮乏。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给民营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市场扩展。此外,城乡产业布局分布不均,乡镇企业的主体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且产业层次较低,进而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的不足。城市与县城在人口集聚、投资规模与产业布局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显示出县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县城对周边乡村的引领和带动能力。
(三)公共服务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杭州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教育资源方面,城乡之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距,尽管在硬件方面可以解决,但仍面临着教师队伍建设难、优质教育资源下乡难等困难和问题;在医疗资源方面,农村地区虽然也有医疗机构,但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同时,基层医务人员仍保持着人才紧缺、工作任务重,承担了大量医疗保障、社区预防、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大量工作的局面,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
04
四、杭州县域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优化
(一)积极驱动各要素流动以促进社会公平
驱动要素的流通,要以“自主”为前提,“有序”为保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地就医、新旧动能转换、放管服改革、县域经济的再平衡再调节等,确保要素流动的正确、持续性,避免流动脱离实际、停滞等情况的出现。在坚定不移地强化公有制经济基石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相互迸发,确保所有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得以充分释放与汇聚,从而加快共同富裕的实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各地人流、物流、信息等的流动,为各种资源、要素等的融合、升级提供便利,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引导众民营企业下乡以助力乡村振兴
引导民营企业下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需要政企民共同参与。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信息对接、培训支持、金融支持和产业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发挥好民营企业与乡村间的桥梁作用,做好“双向服务”,动员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精准结对帮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加大联农带农力度,确保双方目标一致、步调协同,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自觉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争当发展的实干家和新时代的奉献者。
(三)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化升级为主要突破口
在教育方面,杭州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杭州市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同时,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此外,杭州市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医疗方面,杭州市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例如,杭州市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杭州市还推广互联网+医疗模式,提高医疗服务的普及程度和便捷性。除了教育、医疗外,杭州市还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示范经验共享机制
首先,杭州市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举办省内城乡融合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分享各自在城乡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其次,杭州市应成立城乡融合示范经验共享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和总结各地城乡融合的示范经验。最后,杭州市还鼓励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城乡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5
五、结语
杭州县域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不断总结推陈出新,体现出注重产业升级、推进创新型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特点,为其他地区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随着杭州县域不断进行路径探索与实践,汲取经验,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相信杭州县域将继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和区域合作重要枢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07):4-6.
[2] 杨渝玲,林心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现实条件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23,(12):12-20.
[3] 陆文荣,堵琴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杭州探索与路径优化研究[J].江南论坛,2022(09):69-73.
[4] 曾绍龙,戚冰颖,周春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杭州为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20,11(04):84-89.
[5] 陈海鹰.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的检察探索与思考——以杭州检察实践为样本[J].中国检察官,2021,(03):3-7.
[6]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J].杭州(周刊),2019,(36):8-13.
-上下滑动查看-
作者简介:
王杰,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中科大博士后,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级电子商务师。长期致力于城市大数据与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等项目13项,曾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SSCI,EI等论文近20篇。
张海明,男,西藏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