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越没钱的人越不愿意相信,真正把人困在底层的,不是恶劣的环境,不是不入流的能力,而是认知差距
点击蓝字
人间书
关注我们
《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中国】余华 著
知名作家罗振宇认为,造成人和人之间差距的是认知。
他说:
“认知是人之间的唯一壁垒。
原来有大量的壁垒,比如血统、出身、城市、学历、官职、社会地位,但是这个时代越来越只剩下一个壁垒,就是认知。”
在当下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认知的参差,不断地拉开人与人的距离,就像中间永远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毫不夸张地说,人若不改变认知,绝大多数努力都是徒劳的。
人这一生,都在跟认知博弈。
只有正视无知、正视差距,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01
懂规矩和守规矩,差的是人生距离
作家余华在专职写作之前,曾经从事牙医工作。
他在口腔医院进修的时候,有位同事得知他喜欢文学,并正在为从事文学工作而跃跃欲试。
恰好这位同事也喜欢过文学,所以就劝余华,让他不要再做白日梦了。
同事认为文学没有想得那样容易,还不如规规矩矩做好现在的事情。
最后还以过来人的身份说:“我的昨天就是你的今天”。
但是余华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并且回复了一句:“我的明天不是你的今天。”
随后,二十岁的余华,笔耕不辍。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退稿之后,正式走向了文学之路。
懂规矩和守规矩的人,差了一整个人生的理想。
想必当年那位规劝余华的同事,已经顺利退休,像很多牙科医生那样,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而余华也通过写作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坚持写作,持续为读者贡献更好的作品。
《天道》中说:“做事不按规矩做,是做不成的,可如果事事都按规矩做,也做不成的。”
懂规矩,代表人们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遵循着某种共同的原则,破坏原则是很难做成一件事情的。
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尝试,也就没有任何可能。
懂规矩但不拒绝尝试,守规矩但不能放弃创新。
村上春树也是在认识到自己在从医和写作之间更喜欢后者,而选择了文学;
摩西奶奶在暮年十分才重捡画笔,完成自己的热爱。
有时候你的理想能否实现,在于内心选择。
敢于放弃,可能成就新生,墨守成规,就要接纳平凡。
实现了梦想的人,从来不会抱怨生活。
那些失败者,只因为放弃了尝试,才没有突破自己。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能力,是胆量和勇气。
02
真糊涂和装糊涂,差的是快乐距离
北宋时期著名重臣富弼,有一次在街上闲逛。
结果被一路人莫名咒骂,他虽然听到了,但是装作无事依然向前走。
不一会有个闲人特地追上富弼告诉他,有人在骂他。
富弼不想惹事,便假装说他应该是在骂他人,与自己无关。
结果那闲人回去反复仔细听了以后,又来和富弼说人家就是在骂他。
富弼依然回复闲人说,自己并未觉得该人在骂自己。
他这话,被那个无故撒泼的人听到,羞愧地调头走了。
闲人见状也觉得无趣,自己快步跑开了。
有时候,装糊涂可以避免落入他人圈套、为自己招惹是非。
生活中无伤大雅的事情,确实没必要锱铢必较,糊涂一下就过了。
但是遇上真糊涂的人,多半就剩自讨其辱了。
30年代左右,一所大学教授想效仿魏晋名士,不羁风流。
他给学生上课时,故意把自己打扮得不伦不类。
穿了一身绫罗绸缎不说,还故意披头散发,不束妆容。
这般模样一亮相,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阵燥动。
果不其然,课堂上就有调皮的学生即兴创作了一首打油诗调侃他。
诗句刚一出口,台下瞬间爆发出一片哄笑。
一些名士虽不擅修饰外表,但是也不会故意把自己弄得怪异荒诞。
真糊涂和假糊涂,在生活上的差距太大了。
古人说: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真糊涂是愚蠢,装糊涂可谓是一种修养。
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说过: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若是自己做事,可以参照铜钱那样,对待旁人要包容,对待自己要严苛。
所谓包容,不过就是该糊涂时就糊涂,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装糊涂。
而那些装聪明的人,才是真糊涂。
难得糊涂,才是智慧的处世之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些事情,无需刨根问底。
有时候,糊涂一点,生活反而快乐很多。
03
真焦虑和假焦虑,差的是思维距离
余华说:
“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担扰和害怕,这样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不必要的焦虑,是造成我们内耗的主要原因。
当你开始焦虑,说明你对自己的怀疑在不断增加。
从而在一件事情面前,变得不自信。
作家余华提及自己有一次在香港把护照丢了,补办手续很是繁琐。
护照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出入境都必须出示才行,也是你在域外或境外唯一证明身份的东西。
经历了一次意外丢失的麻烦后,余华便对护照安全有了莫名的焦虑。
每一次出国前后,都要反复确定自己护照是否放置妥当。
有时候,甚至会半夜惊醒,再三查认护照有无丢失。
为了尽可能地放心护照的放置,他开始考虑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可以确保护照的安全。
就算是在游玩的途中,也会时不时地去摸一下护照放置的位置。
对护照的安全焦虑,让他面对出差这件事情过度小心翼翼起来。
网上有一个视频,说一家人出去旅游,到了机场才发现行李忘记带了。
如果返回去取,时间上肯定来不及了。
让人意外的是,这家人并未因此而着急,而是按部就班地办完了所有登机手续。
他们认为,这个意外反而给了自己在旅行目的地消费生活用品的机会。
另外,他们安排了让家里人把必要行李快递到酒店。
所有焦虑的产生,都是因为内心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
当你有能力、有方法来解决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时,你就不会因为过于担心而持续焦虑。
无视焦虑,终将治愈焦虑。
当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变得焦虑,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缓解这种情绪,而是继续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它、解决它、让它过去,才是最优解。
写在最后
认知的差距,才是人生真正的分水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认知差距成为人与人之间最深的鸿沟。
有人沉迷短视频,将时间碎片化;
有人却善用网络资源,构建知识体系。
认知的差异,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外卖骑手A利用送餐间隙学习编程,最终可以转型为程序员;
而骑手B终日抱怨平台算法,只能困在系统里无法突围,日复一日。
两者的差距不在于起点,而在于认知。
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唯有正视无知,持续学习,才能突破认知的高墙,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文|亦文 编辑|木棉
关注我,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