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遮羞布!盐业纷纷奔向资本市场,你还相信“特殊行业”?
曾经的专营温室,早已挡不住市场的风。浙盐率先挂牌新三板,而中盐则有望直奔上交所。当盐业龙头们纷纷走向资本市场,盐业人,是时候正视这场无法回避的硬仗了。
5月7日,浙江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行业人朋友圈几乎被刷屏。有人感慨“浙盐终于上了”,也有人半开玩笑说:“盐业的保护伞,这下真的扛不住了。”
其实,这一步不是没预兆的。早在盐改推进之初,业内不少人就有预感,原有那套“专营思维”迟早要松动。
毕竟,时代已经变了,光靠老一套吃饭,迟早会吃力。
说实话,盐业这几年其实过得并不算差。渠道在、政策在,市场大体稳定,虽说赚不了快钱,但也能守住基本盘。有些企业甚至习惯了这种“有序的安稳”。但在浙盐挂牌这天,这种“习惯”似乎开始松动。
△素材来自浙盐集团公众号
挂牌,最直接的,就是把企业的经营情况、市场能力、转型决心,赤裸裸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以后不是内部人自说自话,也不是“省内比一比”,而是要和全国资本市场、消费者以及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真刀真枪地较量。
这,才是专营企业上市真正的意义。
行业里其实谁都明白,浙盐这步走得并不轻松。盐业的传统模式、人才结构、市场打法,远不如快消、食品行业灵活。一旦脱离了专营体系的温室,能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规则?这恐怕连浙盐自己也不敢打包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迈出去,可能就再没有机会了。
更何况,浙盐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很可能轮到中盐股份登场。这个盐行业的“老大哥”,早已在酝酿登陆资本市场的计划。
而一旦中盐这样的央企也登陆资本市场,盐业专营模式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恐怕已经没有人敢说“还有很多年缓冲期”。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进入,对于整个盐行业来说,远不只是多了一条融资渠道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以前那个靠关系、靠分销、靠渠道吃饭的旧生态,必须让位给新的竞争逻辑。谁产品好、谁品牌强、谁市场反应快,谁就能赢。
有人说,浙盐挂牌是“行业破局”的标志。这话并不夸张。尤其对体制内的盐企来说,这无疑敲响了警钟。以前还能说一句“咱们是特殊行业,有政策保护”,但当龙头企业都登陆资本市场以后,这样的说法还能撑多久?
这一次,浙盐替行业打开了那扇门,也顺势揭开了那块遮羞布。从今天开始,盐业的牌桌上,坐的就不只是老熟人了。没有了政策兜底,光靠渠道和关系已远远不够,真正的市场比拼,才刚刚开始。
是继续抱着“特殊行业”的老观念,守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揣着明白装糊涂、继续掩耳盗铃?还是顺势而为,主动迎战资本市场,拼产品、拼效率、拼创新?这已不是选择题,而是每一家盐企都绕不过的必答题。
毕竟,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提前准备好的人。而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的盐业人,也确实该好好问问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作者 | 内容团队
编辑 | 王洁 执行主编 | 刘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