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为什么后悔西安事变?张学良一生三个后悔 ?
赴台被解禁恢复自由后,他在多个场合说自己不后悔。上文提到,在台监禁期间张曾写过几份忏悔材料,但由于是遵照蒋介石旨意所写,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并非其真意。
西安事变国际背景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事件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张学良一生三个后悔
1、后悔睡一人
张学良一生他隐瞒了许多历史往事,但在谈论女人方面,他还是很坦率的,民国时期的他,被称为东北第一帅哥,父亲是东北王有权有势,女孩子都喜欢这样的富二代啦,追他的人多也不足为奇。晚年时,他有一句至理名言:”一生无憾事,唯独爱女子。“其实他说后悔谁错一人,这个人就是他的表嫂,表嫂长得漂亮刚刚26岁,张学良16岁正式青春期懵懂的年龄,表哥常年出差在外,表嫂又独守空房,张学良常常去表嫂家中玩耍,后来在一个下雨的一晚发生了第一次。
2、后悔杀一人
晚年时他对儿子讲,他最后悔杀的人就是杨宇霆,张作霖活着的时候,杨宇霆是父亲的得力助手,奉军的谋士,所谓一代天子一代臣,张学良即位后他便将杨宇霆杀了,如果杨宇霆不死,或许他能为张学良赢得三分天下。还有他对于郭松龄之死很是自责,九一八事变之后,此事让张学良后悔莫及,晚年时他对儿子讲:“我并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式,错以为日本人只是在试探我,当时我又不想把事情闹大。”郭松龄叛变的时候,我没有劝阻,后来被大帅所俘,张学良后悔没救他,郭松龄如果活着的话,我相信日本人的阴谋他一定能看出来。
3、后悔送一人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让蒋介石抗日,他却被囚禁54年之久,当时,外面很多人要杀蒋介石,张学良把他们都劝回去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为了保护蒋介石,他自己将蒋介石送到了南京,两人已经说好,但蒋介石到达南京后,蒋介石却反悔了,他将张学良囚禁在台湾,这一禁就是54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