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总是喜欢催婚?父母总是喜欢催婚的原因是什么 ?

不管是春节还是其他的节假日,相亲是逃不脱的一道程序,在许多人的心中都十分好奇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总是喜欢催婚自己的孩子,催婚也是过年能在每家每户看到的场景,父母总是陷害向自己的孩子催婚都是什么原因?和见闻坊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春节一向是催婚的“重灾区”,虎年春节将近,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平台探探聚焦催婚问题。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催婚话题的讨论中,00后和95后已成为主力,占话题参与总人数的近70%。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普遍喜欢催婚呢?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真心诚意的心疼子女未来的生活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绝大部分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当然万事都有例外。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子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迟迟没有成家,在父母看来自己迟早有一天因为自然规律生老病死而离开人世。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子女却孑然一身留在人间,生病了没人照顾,夜深人静没人聊天,天天忙碌却没有家庭的温暖,人到夕阳膝下无子无女,孤苦无依,所以他们内心放不下。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的内容是说父母催婚是因为怕子女一个人过不好,只要自己过的足够好,父母就不会催婚。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只是表面的理解,父母看的不是眼前过得好与不好,更重要的是未来子女年纪大了没有人陪伴的担忧。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过得再好,父母还是照样催婚,跟你有没有能力立足于社会没有关系。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也曾见过子女非常优秀,社会地位很高的父母照样催婚,所以这个原因不全面。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操心子女生育的压力和养育的困难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标志的语言“你现在不结婚,30多岁40多岁才有孩子,等到了50多60岁的时候还在为孩子奔波,人家的孩子早就成家立业,看看到时候你有多辛苦。“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女性来讲,从生理的角度24至28岁是生育的黄金期,越往后因为年龄的缘故的确会带来一些影响,当然如今随着医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龄也往后推了不少。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从养育的角度,父母认为子女早些结婚生子,避免以后年龄大了本来下一代可以独立生活的时候却还在操心子女读书和生活的问题。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作为父母这份隔代担忧有点儿远了,不过谁让他们是我们的父母呢?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传统观念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始终没有把这句话给碾碎。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句话出现在如今21世纪也不足为奇,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早早见到第三代人,怕以后无言再见列祖列宗。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近有句逼婚的段子“没女朋友就别回来上坟了‘清明节还没耍朋友,就别回来祭拜外公了,你对得起死去的外公吗?”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要笑话,现实中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想法,因此鼓励子女生育,“只要生,我就帮你带”,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至于后来带与不带是另一回事。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因为着急当爷爷奶奶的想法,父母也会催着子女早日成婚。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四、年龄的压力和社会的竞争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觉得子女年龄越大越难找到好对象,怕优质对象被挑走了,曾经有条新闻说孩子刚上大学,父母就开始张罗着相亲。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就是担忧子女单着到最后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吗?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年龄也确实是择偶标准之一。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现实的压力和竞争迫使父母不想让子女面临这种情况。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希望子女早日挑个对象成婚。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五、父母想早早卸掉“伪责任”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什么叫做“伪责任”?中国的父母跟子女之间有本糊涂账,在父母眼里子女长大成人不是按照法定年龄,不是按照子女是否大学毕业,不是按照子女是否经济独立有安身立命的本事。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是子女是否结婚,以结婚成家的标志来判断是否已经成人。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子女没有结婚成家,父母潜意识里认为子女还只是孩子,父母还得为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将来“负责”。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他们会顾虑子女的现状,因此没有办法甩开膀子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典型一句话“你们结婚了,就是你们的生活,我们做父母什么都不管了,好坏都是你们的日子。”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想早点卸下他们误认为肩上的重担(当然这个重担是父母自己加在肩上的),所以,急着想让子女早日成家。OS9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