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你希望得到这件商品可距离目标太远,就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去实现。
这个通常设定在分销商的晋级机制,一般呈阶梯状,前期的升级条件较为简单,后续逐渐加大升级条件。
当用户发觉前期门槛较容易满足时,是在自身的期望预期内,那么便会付诸行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晋级门槛提高,但自身在该平台的沉没成本已经过多,那么这个时候很多分销商往往还是会坚持继续往更高的目标努力。
02分销体系分析2.1 分销体系根源分销体系的概念及来源,并非在近几年才出现,而在于2000年以前,便已经有了这个说法。
分销体系来源的根源在于,平台媒介(例如商品、课程等)在产出之后,经过正常的销售、促销活动、广告将其送达至最终用户手中。
而随着社会发展及市场趋于饱和,用户难以触达、流量贵、资金流等问题凸显,众多互联网产品也逐步引入分销体系,侧面来说,是一种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快速触达用户,吸引精准群体产品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通过广告投放的方式,给用户以搭建品牌化的心理认知,通过渠道推广、线下推广等方式,吸引用户,后续再针对性进行留存。
而分销一般以各类邀请奖励、分佣奖励来吸引分销商去不断拓客,通过分销体系中的“扫码”及“购买”便能够成为下线,简单便捷,快速有效。
利用熟人关系,减少流量开销一款产品诞生之后,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通过广告投放、各类营销活动、线下推广、渠道推广等方式来进行软件产品的推广,而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过去,获客难,流量贵成了众多产品推广的痛点。
而分销体系是基于平台各大分销商自身的流量,在体系比例设置得当的前提下,达到用户形成自增长的闭环的目的,能够减少获客成本,同时由于分销商自身的流量部分来源于熟人(亲戚、朋友等),获取精准客源的概率大。
通过社交裂变,盘转自身现金流现金流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决定性问题。
分销体系通过其“邀请好友→奖励→再邀请→再奖励”的循环,不断获客。新用户通过“下级购买→上级获取佣金→下级再购买→上级再获取佣金”的循环,在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通过马太效应可以大概预测到,平台的收益会逐步呈指数增长。
通过分销商的门槛资金(付费、购买成为分销商等方式)及分销下线的消费两种方式来进行直接获或间接获利,壮大现金流。
但也要注意,产品规划者切勿跨越法律底线,一切分销规则的指定要在法律的要求及管控范围之内。
2.2 什么样的平台适合做分销?①高质量的保障不论是在电商平台,还是K12教育课程等,质量都是占据较大比重的问题。在电商平台有一句话“起势靠流量,成败供应链”,在高质量 的前提下,才能够促使用户自传播。
否则即使吸引了一大波用户进入平台后,体验到了与先前宣传的内容不符,没能达到心理预期,那么也会断然离场,反而容易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②持续分佣还是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平台前期通过各类奖金,将普通用户转化为分销商,那么,从何而来,便因何而留。
习惯了高额的让利返佣,当平台一旦丧失了持续分佣的能力,那么分销商便也会一呼而散。
所以,在考虑做分销体系之前,先考虑,自身的商品是否有足够多的利润可供给用户,企业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如此的高额返佣。
若承受不住,那么换种实现方式又如何呢?
这些都是在搭建分销体系之前PM所应该考虑的,不为了做而做。
2.3 找准分销商的目标群体要作为平台的分销商,其目标用户的特征是什么呢?
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基于自身的熟人网络,有一定的赚钱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