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窗口期的感染者一滴血中病毒含量平均是潜伏期感染者的100倍到1000倍,传染性就是潜伏期感染者的100-1000倍。
知道窗口期内的感染者传染性最强吗?
一个窗口期的感染者一滴血中病毒含量平均是潜伏期感染者的100倍到1000倍,传染性就是潜伏期感染者的100-1000倍。
窗口期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标志物(p24抗原或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HIV感染窗口期(windowperiod)。该窗口期长短是相对于所采用的检测试剂而确定的。一般而言,第三代检测试剂窗口期为暴露后6-8周,第四代检测试剂的窗口期为暴露后4-6周。窗口期因试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不同。随着试剂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应用,HIV感染的“窗口期”大大缩短。
HIV病毒RNA:暴露后5-20天,能够在血液内检测到病毒RNA。
HIV-1P24抗原:暴露后3-5周,能够在血液内检测到病毒P24抗原,这也是第四代检测试剂的主要靶标之一。
HIV-1抗体:在暴露后4周,开始出现HIV抗体(血清转换),首先出现IgM抗体,随后1-2个月逐步发展为IgG抗体。
关于窗口期的误区
艾滋病窗口期(WindowPeriod)究竟是多长时间?这些年来,国内不同医疗机构、医生给出的答案简直是五花八门,1年、半年、3个月、6周、1个月、2周等等,众说纷纭。
对窗口期说法的混乱,本质上是因为人类对艾滋病毒的认识和检测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而国内部分机构、医生知识更新滞后造成的。它的直接影响就是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甚至成为许多恐艾症患者慌恐、纠结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窗口期为3个月的概念,这是针对80年代较为落后的检测手段而言,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纳,同时被编入世界各国的医学教科书。
时间到了90年代,随着人类对HIV认识的不断加深,HIV的酶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突飞猛进,HIV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抗原成分从第一代的混合抗原,发展到第二代的基因重组抗原,第三代的嵌合抗原等,第四代又结合了HIV核酸检测及HIV抗原测定,试剂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大大得到提升,窗口期被一再缩短,1996年WHO就已将艾滋病窗口期修正为2~3周,不同国家在此基础上也将本国窗口期修正为3-6周不等。
2014年美国CDC发布的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最新推荐里再次确认3周就可以查出HIV抗体,若用四代试剂甚至可以缩短到10天。2014年,我国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辰宣布,我国艾滋病毒检测窗口期已缩短至2周以内。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指用四代试剂检测的窗口期,考虑到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三代试剂,四代试剂使用的较少,因此仍然可沿用WHO3周的窗口期。若考虑到国内试剂生产厂家众多,部分试剂质量、敏感性、稳定性和国际上相比可能尚存一定的差距,也有专家认为最长可把窗口期延长到6周。
因此,在我国,3-6周作为艾滋病的窗口期是可以完全放心的。换言之,高危后3周阴性就可以基本排除艾滋,6周则可以完全排除。
HIV感染窗口期的危害
感染者处于感染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原或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暴露后1-2个月,感染者处于窗口期,但体内病毒载量达到峰值(10^6-7),具有极强传染性。
该阶段患者由于不自察已经感染,而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造成艾滋病的蔓延和播散。
有资料证明超过一半的感染者是被刚感染的感染者感染的。
HIV传播条件
影响HIV感染的因素:感染源 感染途径 感染量 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