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须有足够量的病毒进入到非感染者体内,并在体内存活下来,才能完成感染。
2、HIV病毒载量:急性期感染和晚期感染病毒载量很高,传染性强。配偶或者性伴一方HIV载量每增加一个log值,对方感染的风险增加2.5倍,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载长期处于检测不到的状态,传染性趋近于0。(性生活还是建议戴套,双保险)
3、黏膜完整性: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增加HIV传播可能性。
4、性别:男传女相对容易。男性HIV感染者传给女性的概率比女性感染者传给男性高1.9倍。
5、性行为方式:肛交>阴道交>口交
HIV感染后分期
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HIV进入人体后,24—48小时到达局部淋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以CD4淋巴细胞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
无症状感染期: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期和表现为CD4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700~350之间);
艾滋病期:CD4淋巴细胞再次迅速减少,降至200以下,最后CD4淋巴细胞耗竭,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崩溃。艾滋病本身不导致人死亡,当免疫系统崩溃后,感染其他疾病导致死亡。
CD4淋巴细胞的损伤除了数量上的减少,还表现功能异常,早期治疗,既可以增加CD4的数量,还能保持CD4的质量。这是倡导早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
HIV感染的自然史中最难被发现的早期感染者
HIV感染后,10%-60%的早期HIV感染者没有症状,症状缺乏特异性。所以用“早期感染”来表示6个月内的HIV感染,而急性感染表示有症状的早期感染。
因为早期感染病毒载量高,容易传播,越早发现HIV感染,无论对治疗、还是减少传播都很重要。有急性感染症状的患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从几天到4周,持续数天到数周。
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皮疹、肌痛/关节痛及头痛。HIV急性感染症状大多可自行消失。当然一部分人会无任何症状。
几个重要提醒
1、如果初筛HIV为阴性,近期有HIV高危行为,建议2-6周后再次检测。
2、疑似早期HIV感染,病毒载量水平低(如低于10,000拷贝/mL),应排除假阳性可能,需要再次采血复测。WB不确定,需要两次病载检测阳性辅助确诊。
3、建议高危行为后进行基线的检测,排除已经感染。
4、基线没有感染,经评估有被传染的可能,72小时内可以服用阻断药4周。服用阻断药建议高危后6周、12周检测,12周检测阴性排除。不放心可以复查至24周。
5、感染HIV后没有特异性症状,只要窗口期后检测阴性(不同检测方法,窗口期不同),无论有什么症状,都排除感染艾滋。
6、只有高危行为没有高危人群,同性恋≠艾滋病。你是同性恋,没有发生过高危行为,就不用担心自己被感染。
7、有过高危行为,窗口期后做过检测,阴性,上次高危行为后没有发生过高危行为,也不用担心所谓的窗口期后阳转。
8、高危行为的定义:可能有足够量的病毒进入对方体内的行为。
a、对方是感染者,病毒载量长期检测不到,偶尔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不是高危行为。
b、对方是急性期或者感染末期的感染者,病毒载量超高,KJ或者深吻都有传染的可能,是高危行为。
乙肝、丙肝、梅毒也有窗口期
乙肝的“窗口期”的概念有点特别,它指的是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恢复过程中,乙肝表面抗原(就是我们俗称的澳抗)消失但表面抗体还没出现这段时间。它一般持续2周~3月,也有长一些的,但不超过6个月。早期诊断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我们更多的是检测表面抗原。它在感染后2周就可以出现,一般不会漏诊。
丙肝用第三代酶联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可能需要在感染后4周~6周才能检测出来。核酸检测的方法就快得多,在感染后1周(甚至更短)就可以检测出来,准确性可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