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伞之外的野心
走到IPO的阶段,香蕉的野心不仅仅是一把防晒伞。如今,香蕉仍在向非防晒产品拓展。
招股书显示,2019年,芭蕉旗下雨伞销售额占比86.9%,接近90%。但到2021年,急剧下降到20.8%。服装销售额从2019年的0.8%增长到2021年的29.5%。
非防晒产品收入从2019年的28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7650万元,2021年进一步增长超过5倍至4.96亿元。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香蕉之下正在讲述一个“新故事”。
“太阳伞的消费频率不算太高。一个人可能一年买一件,但是对衣服的需求肯定会更大。做衣服,赋予技术功能,再次符合消费升级的理念。”胡春才说。
但是香蕉下面的其他品类和雨伞差不多,在性能差不多的前提下,价格更高。《消费者报告》曾经评价过市面上的18种防晒衣。综合性能和安全性测试显示,骄侠位列第三,但价格却高于测评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在41元和90元。
用更高的价格,俘获各个领域的多种消费者,把香蕉铆起来,做一个产品矩阵。
焦夏在招股书中表示,“防晒霜只是我们探索城市户外生活方式的起点。目前,角下已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更广阔的鞋服市场,满足消费者在都市生活、休闲运动、旅行度假、徒步旅行、精致露营等户外活动的全方位需求。”
但是,品类越多,竞争越大。无论在服装鞋靴还是太阳镜领域,身边都有巨头。想要像防晒伞一样成功,还是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拓展更多的品类是很多公司都想做的,但能不能成功,需要打个问号。国内很多企业都倾向于大而全,但最后却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逐渐被淘汰。”胡春才直言不讳。
与此同时,娇霞也要和其他新消费品牌一样,面临线下门店的挑战。
“构建消费品牌的全渠道体系是整个零售发展的趋势。线下门店的开设也有利于增加客户对品牌的接触和体验。" 4月12日,和君咨询公司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任志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自2016年以来,角下持续拓展线下零售网络,从2019年15个城市的39家门店,发展到2021年覆盖23个城市的66家门店。
弘文认为:“新消费品牌从线上走到线下,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和线上线下的玩法有很大不同,包括成本结构、选址、店铺运营管理,都是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