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天暖气温相比于之前稳定升高了,打雷下雨了,喜欢暖湿的蝼蝈(也就是蝲蝲蛄)和愿意在阴湿的地下活动的蚯蚓也都各自欢实着要高兴起劲地活动。有了雷雨天气助力,土壤变得湿润,适生于山坡疏林或溪边、灌木丛等处的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种子吸水膨胀后感受着后续的暖阳,也会破土而出。

《宋书·五行志二》中有说法是,“ 晋海西泰和四年十二月, 凉州春旱至夏。”从气象科学上看,我国的华北地区特别容易因为春季回温快,蒸发多,夏季风弱,雨季未到,降水相对少,而出现春旱。当然,我国的春旱好多时候也并非只会出现在华北地区,海南,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也都有过遭受春旱袭击的先例。
有人说,“立夏雷声鸣,旱到六月中”。我个人对这种民间说法是根本就不敢苟同的,因为前面我们刚刚说到了“春旱”。而“春旱”有“春旱”的标准,“春旱”中,小旱持续的时间标准是16——30天,中旱持续的时间标准是31——45天,大旱持续的时间标准是46——60天,这是不论打不打雷的。要是打雷了,同时伴着雷声也下雨了,反而能够缓解旱情。期待着庄稼有个好长势,盼着有个好年景的人们又怎么会害怕立夏时打雷下雨呢?

我国的春旱不是雷的错,而是由我国的气候特点决定的!这就是@乡村萤火虫我个人对题主这一问题的解释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