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买对门!
我表妹跟她公婆住对门,人家全款买的房子。我表妹人比较老实又内向,跟公婆生气竞自己憋着,生二胎月子里抑郁,头顶的头发掉没了都,后来憋出甲状腺癌了,做完手术后死活不住一起了,正好孩子要上学,买了学区房住远了,心情好多了。
有一次我买衣服,试衣服的时候听两个导购聊天,一个说跟公婆住对门,天天见面,隔应死了!另一个说人家给你们买车买房看孩子,你还不愿意?这个说:那也隔应!
听见了没?这个世界上,愿意跟公婆天天见面的媳妇儿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不得已才住一起的!你稀罕人家,人家不稀罕你!
所以说,千万不要买对门,一个楼洞都尽量避免,最好是买到其他楼上去!
选一碗汤的距离最合适。如果儿女想来吃饭就给他们做上;如果需要你去做饭和带孩子你方便过去。距离产生美。
选择同一个小区不同的楼栋,最好不要选同一楼层和同一个单元。等你们住到一起后,就明白我说得有道理了。
远香近臭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住得太近一点小事也能相互影响
说句不好听的,和儿女住对门或者同一楼层,家里大声说话都会听得到。遇到敏感型父母,那还不得一天过去好几次,日子和住在一起有何差别。
在农村老家,有两个或者多个儿子的家庭,一般儿子结婚都搬出去过,离得相对远点。
父母跟前多是小儿子,有的住到一起,有的隔个院墙。所以有一点事就知道,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闹个不愉快。
住得近了接触就多,尤其是老人,对自己的儿女百般挂念,对什么也不放心 ,啥事也要管。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多么想要自由,宁愿家里脏乱,也不要父母的叨念。
没住在一起还有点美感,住得近了就知道想逃离是多么困难。逃离也是双方的感受,不止是你儿子,你将来也会有这个想法。
我家和我姨婆家住得近,一个单位宿舍,隔一栋楼。夏天都喜欢在小区里玩,尤其是带孩子的老人,在小区里随处可见。
我上班必须经过姨婆家住的楼边道路,每次到那里只要姨婆姨公在,我必须下自行车和他们打招呼,否则自己也感觉没礼貌,可能姨婆也会怪我。
我老公就是因为没看见姨婆的孙子在玩,没过去逗孩子,姨婆对我婆婆告状,说我老公在路上走,他孙子跑去和他说话,他不搭理孩子,弄的孩子很无趣。因为这闹得不愉快,见面不说话不好,说话心里也别扭。后来借我单位集资建房,果断搬离那宿舍,离得远了些。

同一个小区选择不同的楼宇是最好的,步行最多也不过十分钟,不远不近的相处是互不受影响的,也能互相照应
我住的单位宿舍中,父母和子女都在的有十几户,没有一户是和父母住同一栋楼的。有条件的也不选择在一栋楼住。我看他们也是母慈子孝的,相处得很融洽。
小李的母亲住3号楼,小李夫妻住4号楼。一家三口都是我单位的职工。既是同事也是家人,和睦的相处几十年。
现在小李母亲已85岁,小李也没搬过去和母亲一起住,一是母亲身体还行,二是母亲坚持自己住,说一个人住习惯了,家里多个人睡不着。
小李现在也退休了,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他母亲那里看看,问母亲想吃什么,买还是做。然后再去准备早饭,给母亲送过去,看着母亲吃完,收拾好,母亲就让小李回自己家休息。
有时天气好小李也会扶母亲下楼,在小区里转转或者坐着说说话,看着很温馨的样子。
小李说,现在有时间了可以陪陪老妈。原来上班时间紧,老妈身体也好,吃饭问题都是电话说好,早晨做好或者买好送过去。
小李说母亲有晚起的习惯,为了不打扰母亲早晨的睡眠,又不耽误上班,小李都是把饭放到门口自己订在墙上的盒子里。母亲也不是生活没规律的人,差不多送饭的点也就起来了。时间长了就约定成俗了。到点老母亲自己开开门,就能拿到儿子送过来的饭菜和汤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