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作为东北雪糕的扛把子的德氏、百家得、老鼎丰等都是东北雪糕的产物。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不敢瞎拿的雪糕。
曾凭借“厄瓜多尔粉钻“出道即巅峰的钟薛高,售价66元一支,也一样冲上2018年天猫双十一冰淇淋品类榜首。也与东北有着不浅的缘份。
微博关于钟薛高高价雪糕冲上热搜第一
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也算得上是东北雪糕的一位忠臣了。作为广告人出身的他,曾经用充满历史感的营销文案,为马迭尔敲碎了第一堵墙,成功把马迭尔地吹向了老北京。也趁着消费升级带领中街1946进入了中高端市场。
从3毛到66元,东北雪糕满足着当地人民的雪糕自由,也在网红赛道杀出了一条生路。
雪糕价格翻身战
曾经网友们纷纷怀念的中国雪糕市场,其实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外资、本土乳企、区域性老牌冰饮瓜“三分天下“,各据领地,逐鹿制衡。
彼时外资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占比约为25%;以蒙牛、伊利等为代表的全国品牌,以中端产品为主,占比接近一半,约占45%;区域性老牌企业如德氏,以低端市场为主,占比约30%。
也就是说在我们小时候,也有高价雪糕,不过是我们高攀不起的哈根达斯。而大家熟知的小布丁们则占了接近一半的市场。
曾经的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但在这个表面看着相安无事的局面中, 外资品牌作为雪糕界的“爱马仕”,疯狂把顾客们当“韭菜”。波士顿咨询2015年调研时发现,哈根达斯赚走了行业70%的利润,且有一半的销售额都由中国市场贡献。
而常年盘踞在东北的坚持不涨价的传统东北雪糕大厂,却难以走出本土,占据市场份额都不足伊利的1/8,东北雪糕品牌只能在自家楼下瓜分下层市场。
虽然我们都爱便宜雪糕,但毕竟工厂是看利润的。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东北雪糕真的需要打一场突围战。
直到2018年,这个局面被一只“椰子灰”打破了,在便利店售价达到9.9元,这个价格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还是要咬咬牙才会买的,但它依然凭借烧焦的椰子壳的灰做出的暗黑外表脱颖而出,北上广深的便利店一度排起了长队。
因为成分颇具争议性,抓住时机的生产商立刻推出替代版,以椰蓉丝搭配巧克力外皮,更为健康美味。积攒了高人气后,又趁热打铁,生产了“双蛋黄” 雪糕,售价5块8,短短半年内,卖了3600万支,将雪糕江湖搅得天翻地覆。
这个品牌就是来自辽宁营口的奥雪。
奥雪椰子灰火炬雪糕
这对于低端和平价冰淇淋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因其技术门槛不高,制作工艺简单,面对网红冰淇淋和国外品牌的夹击,要么通过转型打出差异化,要么会被市场淘汰。
东北品牌们不甘心只盘踞在中低端市场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奔向高端化,抢大品牌们的生意。
东北雪糕向网红雪糕进击的杀手锏之一就是“新概念”。那些无比美好而又让我们害怕的词汇:“零添加”、“纯牛乳”等等等等,确实成为了东北雪糕们的提价利器。
中街1946主打的是“健康0添加”,标榜着要做“专业级的雪糕”。关于原材料,官网的描述也是经过对比全球十几种芝麻,最后“选出顶级中国芝麻和花生”进行搭配制造而成,听着“不明觉厉”。雪糕棍都一定要是“安吉毛竹”,为雪糕增添一抹淡淡的竹香。
上海商场里的中街1946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马迭尔,在2021年也搭上了直播电商的快车,找了朱广权和李佳琦一起进行直播带货。在这个梦之队的加成下,短短三分半钟,就卖光了将近六十万支马迭尔雪糕。
除了玩概念,有的品牌尝试在产品的设计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吉林的红旗冷饮,在东北最让人熟知的大概是经典的“精品大冰棍”,名字朴实无华,所见即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