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调整势必对银行贷款定价产生影响。据业内人士介绍,1年期LPR下降主要影响以企业短期流动性贷款和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为主的流动性贷款,有利于降低企业短期流动性融资成本,激发居民消费需求;而5年期LPR的下调将带动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调整,有助于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及居民按揭贷款利率,以刺激企业贷款和居民房贷需求。
申港证券指出,年初以来,社融、信贷数据持续走弱,从4月人民币贷款数据来看,居民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而本次5年期LPR再度下调,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监管层稳房地产市场及稳经济增长的决心。
5月15日,央行及银保监会联合出台政策,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也就是说,随着本次5年LPR调整,按揭利率的下限也随之更新为4.25%。目前包括青岛、天津、苏州、上海等地部分银行已做出响应。
净息差持续收窄
当前,许多银行的盈利手段主要还是靠“吃息差”。但在存款、贷款两端利率都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银行的赚钱模式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化?
随着近年来LPR不断下行,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水平下降,息差收窄已成为行业常态。从刚披露的银行业2021年年报中不难发现,去年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有所改善,但净利差、净息差方面却面临收窄的趋势。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显示,2021年,上市银行的净利差、净息差继续收窄。其中,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较2020年均收窄0.0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07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城农商行分别收窄0.08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
以招商银行为例,2021年招商银行集团净利息收益率2.48%,同比下降1个基点 ;公司净利息收益率为2.53%,同比下降3个基点。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下降主要是受上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的累积效应影响,导致贷款收益率下降。为了保持净利息收益率的稳定,该集团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贷款收益率下降带来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共有24家上市银行在一季报中披露了可比口径净利差,整体来看,仅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江阴银行三家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多家银行普遍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2022年银行业保持净息差的稳定性将面临较大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净息差普遍收窄,一方面由于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存款竞争激烈,同时市场资金成本波动,负债端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复杂,企业信贷需求持续走弱,生息资产规模受限。与此同时,受LPR下行以及多措并举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严重拖累净息差水平。
利息净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息差收窄将显著影响银行的营收及净利润水平。对银行业来说,通过进一步控制负债端成本、扩大生息资产规模维持适当的息差水平尤为重要。
不过,在一片普降声中,仍有部分优质区域中小银行依托较强的客群经营优势,净息差有所改善。以江苏银行为例,2021年该集团净息差为2.28%、净利差为2.03%,同比分别提升14bp、13bp。
对此,江苏银行表示,一方面受益于区域环境和综合服务能力,信贷需求、项目储备相对充裕,同时稳步推进零售战略转型,高收益零售贷款占比上升;另一方面,多元化拓展低成本的存款来源,降低结构性存款占比,有效压降同业负债、存款付息率、计息负债综合成本。
(图/视觉中国)
利率下行,大势所趋
“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很难降下来。”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公开表示,要下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日前,央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对于存款利息定价做出引导: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