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
暨“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座谈会
在广东科学馆举行
我校肿瘤防治中心
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孙颖
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推荐
凭借扎实优异的科研成绩
和静心笃志的科研精神
成功入选2022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

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座谈会现场,右二为孙颖教授

“我相信作为科技工作者、医学工作者,想要取得一些进步,都需要葆有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对理想无限诚挚的热情、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探索精神。”
——孙颖教授
创新鼻咽癌治疗模式
让中国智慧成为世界标准
孙颖潜心鼻咽癌临床诊疗工作已有20余年。
针对临床中放射治疗精度同质化水平低、美国指南不适合中国患者等问题,她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制定国际诊疗指南,实现“科技顶天”和推广惠及基层诊疗实现“医疗立地”。
她推进肿瘤放射治疗学、影像医学、肿瘤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模式。
她系统性开展“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系列研究,创新鼻咽癌“人工智能+精准定位”的放射治疗模式。
她推动成果转化落地,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
她研制出鼻咽癌“最佳时机+药物”的化学治疗方案,牵头制定国际指南,改变全球临床实践!
板凳甘坐十年冷,沉潜专注方有成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孙颖既胸怀爱国为民、守护百姓健康的医者仁心,又富有追求真理、静心笃志的科学家精神。
面对每一个关乎人民健康的科学问题,她总是能沉心钻研、永不言弃。
以前,鼻咽肿瘤靶区勾画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需要人工完成,治疗精准度低、医生工作效率也低。
在广东地区工作的孙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扎根其中,持续探索如何创新鼻咽癌放射治疗模式,下了“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
针对鼻咽癌靶区勾画中病灶进展规律不明的问题,孙颖10年前开始基于逾千例的磁共振图像,明晰鼻咽原发灶侵犯的6条途径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10分区分布规律,这些规律也成为制定国际指南重要的证据。

孙颖教授在评估肿瘤侵犯范围
当人工智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放射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勾画被认为是解决放疗医生资源短缺、提高放疗精准度水平和同质化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AI研究如果没有系统的数据积累、规律摸索,仍然解决不了临床问题。
而孙颖带领的团队已有了十余年的研究积累,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敏锐洞察并抓住这个机会,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工智能精准定位鼻咽癌肿瘤和正常器官,有效提高了鼻咽癌放疗精准度,医生工作效率也提升了约4至5倍。
孙颖表示:“从医25年,我最自豪的瞬间是我的研究成果能帮助其他同行,从一个医生的成功变为一群医生的成功,让更多鼻咽癌患者受益。”
脚踏实地做实事,文章不写半句空
对于医学科研而言,要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更要不为“名利”遮眼。
孙颖就葆有这种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科技工作者精神,始终坚持“破五唯”,做有益于临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