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负责任的程度越高,老师狂怼的烈度就越高。认真做好论文,让老师表扬你才对!
很正常!只要答辩老师从学术出发,不夹带私心杂念,就是一件好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被狂怼,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毕竟老师要对你负责。如果老师不怼你,你还以为你自己有多牛 呢。
当初在读研究生时,我是班长。无论是当时学得口译工作坊,还是典籍英译。我都是比较轻松应对的。自我感觉良好到不得了。尤其是自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自信。因此,我也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和喜爱。
好景不长,很快一年过去,到了毕业季。从开题答辩、中期答辩 到 预答辩和 正式答辩。我才知道,那些我原来熟到不得了,几乎就要成朋友的各科老师,在答辩委员席上,一个个都变得正襟危坐,一脸严肃。我还没说几句,一个个就开始指责论文的各个地方。那个时候,我理解了“炮轰”是啥意思。
不过,如今我还是理解了他们。做学术不同于开玩笑,是需要你真真正正地去下功夫,一点一点去突破的!
如今,毕业已有两年,我很想他们。有空还会回到“大工”去看看我的老师。
首先你用的词不对,什么叫狂怼?应该是老师针对你的论文提问吧?提问就是狂怼吗?第二,答辩老师一般都是依据你的论文提问,如果提了好多问题,不一定代表成绩不好,反而有可能成绩很高。
像提问多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的论文问题很多,提问看看你能不能回答,能不能解释清楚,如果能够解释清楚,那么说明思路还是清楚,那么论文答辩后还是可以修改好的;如果不能回答,那么有可能是抄袭,这一种情况可能确实很难通过;还有可能表述不清楚,那么后期的论文修改需要指导老师更多的关注。第二种可能是答辩老师对你的研究很感兴趣,有些观点也许和你的正好一样,很想听听你的想法,或者正好和你的观点相反,很想听听你怎么论证你的观点,这种情况下,论文基本上没问题,就是看你能不能回答清楚,如果能,而且还能论证,那么很有可能会拿比较好的成绩。如果不能,就要看你不能回答的原因了。我很早以前指导的一个学生写的教学法方向的论文,因为正好是答辩老师们的方向,所以几乎每个老师都提问了,那位学生做的是实证研究。答辩前我跟我指导的学生说了,让他们答辩时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可以,不答非所问,不胡思乱想,不满腹牢骚,尊重老师,态度认真,不卑不亢,所以虽然紧张,她还是一一按照实证情况回答。答辩完就出来找我哭诉,说可能没过,我告诉她不可能,让她安心,结果出来她是优秀。
所以无论以上哪种情况,没有哪一个老师会在答辩的时候故意为难学生而提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基于你自己的论文而提,所以你只要清楚自己的论文,老师问什么答什么,讲清楚说明白就没问题了。不要误会老师提问就是怼你或为难你,说实话,真没有这个必要,怼你,老师能得到什么?因此调整好态度,认真回答问题,就可以了。
不至于吧,本科生只要你开口说话,基本上答辩都会让你过的,甚至不开口说话,答辩也会过,只是分数比较低而已。因为老师也知道你什么水平,再加上毕竟是本校学生嘛,老师看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肯定也是不忍心看你拿不到毕业证的。另外,学校还有就业率的考核,没必要为难你。只要你不是连基本的框架都答不出来,基本上都会过的。老师怼你,可能是你做的太差了,所以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但是没关系,还是会过的,只要你查重率过了,到了答辩阶段,不可能不过的。如果不让你过,说实话,肯定是有一些老师可能个人生活或者情绪的问题,比如家庭的矛盾引发的导火索,让你撞枪口上了,所以有的老师会突然发难于你,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嘛,如果你碰到了,那只能说你运气不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关键的还是自己的态度问题,其实毕业论文没有那么难,天下论文一大抄,看抄的水平怎么样而已。如果靠自己写8000字,那对于本科生肯定是很难的,甚至研究生要写8000字都是很难的。都是拿别人的文章进行参考改写,最后润色一下,基本也就是那样过了。这个也正常,毕竟又不是又研究的人,如果搞学术研究,肯定要比较严格,但本科生,毕业论文只是个形式而已,实际上可以取消这个,因为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