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消失 机票为什么突然变贵了?
原计划5月底从陕西飞丽江的于安,月初看到的机票价格在800元-1500元,但20号左右打算订票时发现价格已经接近3000元的水平,再加上这趟航线必须中转,需要收两次燃油基建费,大幅上涨的票价让他最终取消了出行计划。
于安经历的机票涨价并非个例。
微博上有不少网友吐槽,此前低价定下的机票被航空公司退票,重新购票价格大幅上涨,但可选航班减少,且燃油费也从年初0元上调到了60元-120元,根据最新规定,6月5日开始,燃油附加费还将进一步上调。
打算端午节买票回家的学生党大呼,“再涨价考完试我走路去三亚”“斗胆问一下你烧的什么油?”
01、涨价,涨价
除了往年节假日自然上涨的需求导致的票价上涨,今年这一波机票涨价的背后,有了更多的“推动力”。
5月16日,民航局组织国内航空公司召开了视频会议,通知称,财政拟对国内航空运输企业运营国内客运航班予以资金支持。
具体方式上,从5月21日开始到7月20日的两个月时间内,只要国内日执行航班总数在4500班以内,那么客座率低于75%的航班,亏损部分将由财政给予补贴,保证航空公司至少不亏损。
在此之前,国内每日起降航班量平均为2700班,远低于正常航班量。这可能导致民航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空勤人员),在“无航班可飞”的情况下,技能水平有所下降,通过补贴保持运行的基本费用,也可以达到夯实行业安全基础的目的。
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导致机票价格明显上涨呢?
一种说法是,根据政策,想要获得补贴,那么国内41家航空公司每天平均可以飞的客运航班量就不能超过4500班,此时,一定程度上提高票价可以带动收入增长,即便因此客座率低于75%,也能够获得补贴,航司也就有了涨价的底气。
但实施刚满10天,5月30日就有消息称,各家航空公司已经收到《关于暂停在航线航班管理系统航班补贴模块申报航班计划的通知》,相关政策将从6月4日开始暂停执行。
这意味着,“4500班保底补贴政策”仅持续了2周时间。
针对机票涨价的问题,民航局方面回应称,补贴政策实施前,航空运输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供求关系严重扭曲,国内航线平均票价远低于行业平均公布票价水平。从补贴原理上讲,不会存在航空公司通过提高票价多得补贴的可能。
至于政策暂停,民航局相关人员表示,享受补贴的基础是每周内全行业日均航班量不超过4500班,目前并非补贴政策暂停,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保底”政策。
结合飞常准大数据,2022年4月份,国内航班执行总量基本在2000班到4500班之间,全月平均执行量为3340班,但5月8日以来,这一数值已经稳定在了4500班以上,全月平均执行量约4800班。
除了补贴政策和需求回暖之外,国内乘坐飞机需要缴纳的燃油附加费也在2022年1-6月经历了五次上调,“存在感”越来越强。
2022年1月,航空公司一度取消燃油附加费,每张机票只需要另外支付50元机建费。但2022年2月开始到2022年6月,燃油费不断上涨,最新公告是,6月5日之后每张单程机票需要支付80元/140元燃油费,机建费和燃油费合计最高可达190元。
如果是一些需要中转的航线,每一段航程需要单独收取机建和燃油费,假设两段航程都超过800公里,那么合计需要支付的机建及燃油费就达380元。
在这背后是不断上涨的国际航空煤油价格。按照2015年关于民航燃油费的相关规定,当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超过每吨5000元时,就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燃油费。
而2020年5月开始,航空煤油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1月为740美元/吨,基本达到了收取燃油费的标准,到2022年5月更是达到138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涨价最终还是需要乘客来消化。
一系列因素共同推高了近期的机票价格,不少5月中下旬购买机票的用户已有相对明显的感知。而一组来自飞常准大数据的机票均价,对这种“感觉”进行了一定的佐证——2022年5月21日至5月30日,国内客运航班均价为816元,比前十日均价572元上涨了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