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敦制造业资深分析师张伟对记者提及,美国整个光伏行业约有20万从业者,80%~90%都集中在下游,尤为依赖中国的硅片、组件对等。一旦停工,就业问题将变得突出。目前各界认为,7~8月可能事态会趋于明朗化,最坏的情况或是象征性征收5%~15%的税,也可能完全不征收关税。
不过,未来更关键的可能仍是疫情和全球衰退对于出口的影响。除了疫情封控措施对出口的潜在影响,海外进口需求可能正在触顶回落。野村近期提及,目前国外的消费从耐用品转向服务,耐用品需求有所下降。同时,主要经济体财政刺激力度减弱,对其他地区的新出口订单减少。
例如,个人防护装备(PPE)和在家办公(WFH)产品是过去两年中国出口强劲的主要推动因素,目前势头开始减弱。在PPE相关产品方面,纺织纱线和面料产品(包括口罩)和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4月同比增速分别为0.9%和-10.2%,3月分别为22.2%和4.9%。
除了关税,中美贸易摩擦的体现形式还包括,美国此前将多家中国公司纳入“实体名单”(entity list)。中长期来看,多数机构认为,我们仍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
此外,美联储加息进程远未结束,6月缩表正式启动,6月、7月将继续加息50基点,美元升值趋势未变。目前,巴克莱、法巴、渣打、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行纷纷将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内目标价调整到6.6~6.9区间,区间震荡仍是共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