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送100万人去火星!马斯克再吹“当代诺亚方舟”
虽然SpaceX的业务现在势头突飞猛进,完成人类首次太空商业旅行、「龙飞船」有望取代俄国火箭与发射服务成为国际空间站独家载人承包商、猎鹰系列可回收火箭和猛禽系列重型火箭发动机渐渐成熟。
但星舰飞船,现在还停留在德克萨斯州南部的发射基地工地上,连彻底完工都没有,更别说成功发射上天了。
2021年5月3日,SpaceX宣布成功试射了星舰的二级船体火箭雏形SN10,然而整体的一级火箭引擎尚未与之搭配集成试射。
2021年8月,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宣布「星舰已成功搭好」并展示了星舰超过120米的整体机身现场图,不过搭好整体机身和成功发射间的距离并不能快速越过。
除了飞船还没好,能回收后发射星舰的船台也正在修建和申请专利中。
能满足星舰反复发射和回收作业的143米高超级发射台,SpaceX是在2021年9月才开始申请专利、马斯克是2022年1月才宣布开建。
按照现有进度,2022年1月10日前,SpaceX才开始将星舰整体机身尝试在发射架上立起、并做晃动与固定机构开合等实验。
而马斯克可是在2021年11月下旬,就放风要在2022年1月就试射星舰整体飞船了。
并且,同样是在2021年11月,马斯克在SpaceX的公司内部电邮中称「猛禽发动机的生产短缺危机比之前更严重,如果我们不能在明年做到每两周发射一次星舰飞船上天的效率,那么公司面临着真正会破产的危机。」
技术难满足火星拓殖,最尖端技术现只能制氧5克
即使SpaceX的进度能赶上,现有的配套技术和人类社会形态也很难支持2050年就送百万人在火星安居。
要让百万人在火星上活下来,基础的水源、空气、资源循环密闭居住地、食物来源不可能跟着移民同时到火星,必然要由先遣部分首先建好。
按照南加州大学环境研究项目负责人Jill Sohm的计算,能养活百万人的作物耕地面积,即使用上当今最先进技术、达到最高效率,在火星上都不能低于1500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看似不大,但实际就等于整个旧金山的行政区域占地了。
而耕地面积是一连串基础设施与物资列表中数目最小的一个,空气与水源更是天文数字,而且从地球上带过去,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上双重不靠谱。
所以必须要在火星上找到足够的冰储存、并自行制备可供人居的大气层。而能满足百万人使用的冰储存现在还没在火星上找到。
此类技术方向不是没有进展。2021年4月20日,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就完成了在火星上自动制氧的里程碑式突破。
不过这个里程碑式突破的制氧量,总共也只有5克,相较于满足一百万人的呼吸需求,简直是沧海一粟。
即使一切基础技术都过关了、足够百万人使用的冰储备也在火星上成功发现了。在一片没有氧气、辐射超标的光地上建设人居地的初始基础设施,无法由普通的人类施工队来完成,必然要使用大量AI驱动的无人建造机械。
而AI技术的进度,连在2050年的地球本地完成全无人建筑项目,都有着不小的距离。
以上还只是有谱的技术不可能。至于百万人的外星定居社会,形态会如何畸变,那可就更没谱了。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马院士的壮志再凌云,落地的现实都很难办。
参考资料:
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533412524418387970
https://gizmodo.com/elon-musk-mars-colony-delusion-184883958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vf00N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