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还是留
多名中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印度这次“运动式”“扎堆恶意审查”中国企业,大背景是中印关系持续僵持,印度对中企政治化和安全泛化。针对华为、小米和OPPO这类特大型公司的税务调查,既有政治上打压中国企业因素,也有“薅羊毛”增加国家税收的因素。但这些企业都非常正规,有充足预算聘请律师,这类调查的影响并不大。而印度官方对涉及中国企业的印度合规官、会计和董事等普遍性调查,其背后有国家身影、政治意图,向中方透露的信息是——经贸合作前提是中印边境对峙得到解决,打压中资成为印度外交一个筹码。
采访中,多位在印中国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印度这么严厉打压中企,让他们措手不及。疫情期间,该走的企业都已离开印度,没走的都是走不了,或者期待疫情后继续在印度发展的。他们普遍预计,接下来的2-3个月内,困扰他们的合规等问题基本无望解决,中企还将面临印度“恶意审查”。
中企去还是留?钱峰认为,如果印度营商环境得不到改善,中企感受不到印度市场公平公正,反而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歧视和打压,他们也许会选择用脚投票。钱峰表示,中国理解印度欲成为制造大国的想法,但无论是发展“印度制造”还是“印度自造”,印度很难离开与中企的合作,这也是经济学家和业界形成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