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之后,国内小麦收割加快,适逢国际粮价波动加剧,今年的小麦收储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农业农村部发布信息显示,截至6月8日,全国已收获小麦1.8亿亩,收获进度59.4%,比去年快约5.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储粮已为最低收购价收购准备仓容4000多万吨,并陆续开秤收购。据央视报道,中储粮集团公司购销计划部副部长白海峰称,目前小麦收购均价在每吨3000到3100元,高于最低收购价每吨700到800元,有力促进了广大农民朋友在丰产之年实现增收。下一步随着新粮集中上市,中储粮集团轮换收购工作将全面展开。
不过,由于种植成本上涨,加之对新麦价格继续看涨,粮农惜售情况也有所增加,一些粮食经纪人反映,今年小麦生意难做。
事实上,近年来,粮食经纪人年年都在喊“粮食生意难做”。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表面来看,粮价持续上涨,处于牛市,但对于很多经纪人来说,虽然原粮上涨,但终端产品价格并无相应幅度上涨,中间利润就会下降。此外,终端需求受新冠疫情、市场炒作等因素影响,导致短时间膨胀,但总的来看,面粉、大米等口粮需求比较稳定,如果需求前期提前释放,后期就会回落,这样的波动不利于经营方。
她认为,对于粮食贸易商而言,价格大涨大跌,并非好的“市道”。大涨之后,入市面临着高位接盘风险,随时有可能砸在手上;不入市,又怕价格继续上涨,后期更无入市的可能性。
今年新麦收购形成两大共识
从今年初开始,小麦价格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冲高,再加上俄乌问题火上浇油,国内小麦价格不断刷出新高。最近半个多月,小麦价格较今年高点出现回落,但整体仍处于历史高价区。
据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的调研,在小麦已大量上市的地区,北部麦区基层粮点收购价格,毛粮大多在每斤1.50-1.55元;小麦主产区当前轮换企业净粮收购的挂牌价格大多在每斤1.52-1.55元,北部麦区制粉企业净粮收购的挂牌价格大多在每斤1.56-1.60元。由于品级、区域不同,粮价也会有所差异。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小麦首席分析师孟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的新麦以市场化收购为主,价格高开后回落。
因当前小麦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比每斤1.15元的最低收购价普遍高出0.3-0.4元,预计主产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的可能性不大。孟丽称,这将是2006年我国启动小麦托市政策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不启动托市收购,小麦收购实现由政策性收储主导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
虽然今年新麦收购形势错综复杂,但市场经过波动后,已逐渐形成两大共识。
郑文慧解释称,一是今年新麦产量、质量超出预期,预计今年小麦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是价格高开之后,大概率低走,但多重因素仍然支撑麦价维持历史高位运行。
由于去年国内五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占冬小麦总面积三分之一,苗情极为复杂。去年底以来,市场对今年新麦的生长情况相当不乐观。然而,随着中央多次重磅发声,全力以赴打好夏粮丰收战,市场预期开始悄然变化。
孟丽称,从当前小麦生产情况看,在系列超常规超强度举措下,加上气象条件有利,主产区小麦有望丰收,品质普遍好于常年。
至于粮价高开低走,郑文慧称,和往年一样,新粮上市之前,粮价波动加剧,前几天还在“大幅提价”,下一秒就可能变成“暴跌”。尽管近些天又有一定涨势,但总体很难高过前期水平。随着各产区从南到北新麦陆续大规模上市,市场对今年小麦产量、质量的预期发生转变,国际因素也逐渐被市场充分消化,而各级粮食储备单位也相继进场,经过前期的试探,供需将逐渐形成均衡。
粮农惜售“实属正常”
尽管粮食价格在上涨,但一些粮食经纪人反映,今年的小麦生意难做。
张智先解释称,一是今年小麦起步价格比较高,加上一些主产区小麦单产和品质都不错,市场担心向上运行空间会压缩;二是当前相关上下游收购主体之间的收购价格存在一定的倒挂现象,形不成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