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曾经嘲弄俄罗斯:不过是个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今天,美西方步步紧逼的战略目的,其实就是要把俄罗斯去核武器化,彻底将其变成像沙特阿拉伯一样的资源殖民地。”
“如果未来普京不再执政,俄罗斯还能不能出现一位具有凝聚力的领导人?未来俄罗斯有可能会再次转向亲西方,拥抱自由主义吗?”
俄乌冲突自爆发以来一直广受关注,其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也备受瞩目。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曲折复杂,其中俄罗斯的众多想法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在东方卫视6月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46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邱文平一同讨论了“俄罗斯的大彻大悟”。
邱文平演讲
中国人大多对俄罗斯文明了解不深,如果能够梳理俄罗斯历史上的西化梦想,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俄罗斯和西方决裂的大彻大悟。
我想谈的第一点是:从彼得大帝到沙皇俄国灭亡,俄罗斯皇室和大贵族的西化梦想,和本土东正教传统是撕裂的,西化派和本土派对俄罗斯文明主导权的争夺在不断地反复。
彼得大帝的改革将俄罗斯带入了西方社会,其“全盘西化”的思想渗透进了俄罗斯大贵族和知识分子的骨髓。不仅沙皇热衷于与西欧各国王室联姻,希望以此摆脱蒙古人带来的“野蛮人”标签,甚至贵族间的通用语言都是法语,最后发展到俄罗斯宫廷讲俄语都是件耻辱的事。
而以东正教为旗帜的本土派对西化派的抵制从来没有停息过。沙皇其实是俄语“凯撒”的发音,而“凯撒”是罗马皇帝的专称。俄罗斯本土派认为,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法统,而西欧基督教世界只是源自被日耳曼蛮族灭亡的西罗马帝国,因此俄罗斯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种借助东西罗马帝国正统之争而构建的俄罗斯本土文明,获得了中小贵族和东正教信徒的坚定支持,和渴望“全盘西化”的皇室、大贵族形成了持续的对峙。
沙皇彼得三世的王后、普鲁士人叶卡捷琳娜,就抓住了俄罗斯本土派对过度西化的反感,借助本土力量颠覆了过度崇洋、出卖国家的彼得三世,以一个外国女人的身份成就了俄罗斯女沙皇的大帝神话。
影视剧照
俄罗斯双头鹰国徽直接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国徽,代表着亚欧帝国的特色和法统,同时也代表了俄罗斯内在的精神冲突:超大的东方身躯和贫弱的西方文化相互糅杂,又相互冲突;精神走向了西方,而身体依然留在东方。统治者只能在西化派和本土派之间来回摇摆,对外侵略的沙文主义则是两派的黏合剂,导致了沙皇俄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史。
第二点要谈的是,苏联的解体不仅是因为苏联共产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也源于俄罗斯文化的西化传统基因。
我们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接纳西方的说法,认为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必将步其后尘。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从一开始就有所不同,不同的道路自然有不同的命运,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继承沙皇俄国的沙文主义和不顾人民生活,是苏联解体的重大原因:因为这些行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解放被压迫人民的基本原则。疯狂干涉他国内政,导致了东欧国家仇俄心理一直延续至今;而无视人民生活,和美国进行帝国争霸则是本末倒置,中国称之为苏修完全是有道理的。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苏联给中国留下的深刻教训。
沙俄的精英西化潮流和本土东正教传统在苏联依然有强大的传承,并且在内外交困中逐步合流,最终颠覆了苏联。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国教,也是其本土文明的核心所在;禁止东正教,却没有提供坚定的意识形态叙事,民众的信仰四分五裂,在关键时刻倒向了西化派。苏联高层和精英从上到下接受西化思潮,不仅是制度失灵的结果,也是俄罗斯传统西化派的又一次回潮。
从深层的文化基因来说,马克思主义十分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子不语怪力乱神”,神或上帝在中国传统政治上从来不是主流;中华文化的“民本”思想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核心观念。当这种朴素唯物主义遇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之后,中国人的思想得到升华——“民本”思想、“大同”梦想和人类的解放是互联互通的,差别只在于中国之前一直没有找到科学的系统理论,来阐释这种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