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制作:孙妍
近几个月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接近5年内的“冰点”。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2年1~4月,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0.3%,降幅创5年内新高,相比去年同期的1.25亿部,累计出货量仅为8742.5万部。
6月伊始,各大电商平台的618电商购物节逐渐启动,难熬的春天迎来结尾。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618或许将带来今年国内手机销量的高峰,缓解手机供应链上下游的压力。”据京东官方消息,618正式开启后,小米、苹果两家手机仅1秒销售额即破亿。
不断增长的线上订单终于让手机厂商们得以喘息,但围绕着手机产业链的人仍在寻觅各种出路,像是“中场休息”。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告诉《IT时报》记者,苹果终于要在安卓厂商火热的“折叠屏”上迈出第一步,供应链人士向他透露:苹果将在今年9月发布一款可折叠的平板设备。
倘若上述消息属实,2022年,国产手机无疑将面对更多挑战。
月亏二三十万
经销商闭店求生
对于经销商来说,相比同一两家手机品牌深度捆绑,更好的办法是兼卖所有品牌的手机。但在今年春天,由于整体市场惨淡,这场“风暴”显然避无可避。
“今年亏死了。”尹捷(化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是南部某省会城市的一名手机经销商,经营着vivo、三星、华为、小米体验店以及综合手机卖场共10多家手机店。
据Canalys 发布的第一季度数据,除去年同期销售受限的荣耀实现同比增长,国内各家手机品牌厂商出货量皆出现下滑,其中vivo出货量下滑44%,OPPO下滑34%,小米下滑22%,仅苹果上升17%。
图源:Canalys
这种情况或许仍将持续。日本《日经亚洲》杂志在5月18日的一则报道中称,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应商,未来数季将砍单约二成。
今年以来,尹捷统计整体店铺的销量已经下滑20~30%,“所有店铺都在亏”,一个月总共要亏20~30万。为了降低亏损,他只能向商场请求降租,或是“抱紧运营商的大腿”开设合作店铺。此外,综合考虑房租、成本等因素后,他还关闭了两家亏损较多的门店。
销量下跌并非从今年开始。在尹捷的印象中,去年8月到11月,整体店铺销量平均每月都会下滑10%,而今年尚未回暖便又开始下滑,“去年8月刚开始下滑,一些品牌还能盈利,后来便撑不住了。”他回忆道。
“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是大背景,而国内疫情也直接影响手机市场。”孙燕飚总结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接连受到疫情影响,意味着国内手机一线市场、70%的二线市场、30%的三线市场都会受到波及,其中仅北上广深便占据国内3成手机销售市场,其中主力人群消费的1500~4000元价格区间的手机销量骤减。
为清库存
618手机大量降价
“今年618我们不会特地拿货,还有一定库存。”尹捷表示,以往临近618,一些经销商会有“压货”的做法,从经营角度考虑,一是能做“618线上线下同价”的活动来保护线下;二是临近高考季后的暑假,销量也有一定保证。
据潮电智库预计,今年国内手机行业已有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部,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这很可能需要手机厂商花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消化。
同时,围绕“压货”,一些声音也在网络上发酵。一名ID名为“修行的高大个”的雪球网友爆料,由于今年市场惨淡,某家厂商省级代理大举低价抛售存货,从而促使“压货”模式崩溃。
当线下渠道彻底“游离”在618之外,手机厂商在线上电商疯狂下注。
《IT时报》记者了解到,从5月下旬到6月初的短短十几天时间里,荣耀、OPPO、vivo、小米纷纷推出新品,包括OPPO Reno8、荣耀70、红米Redmi Note11T Pro在内的众多新机直接登上618。此外,各家手机厂商皆有降价超1000元的机型。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618手机厂商大量降价、推新品的行为,更像是为了清库存展开的“机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