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2日下午,许强(化名)从北京出发,抵达郑州东站。在扫描车站的到访登记二维码,输入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后提交后,郑州场所码、豫康码都成了红色。页面的注释栏显示,赋码原因是“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的入境人员”。
由于北京仍有中风险区,许强的行程码“带星”。出发前,他还特地向预定的酒店确认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入住。他疑惑,自己在14天内只到访过全域都为低风险的湖北省,也没出过境,怎么就成了红码的“入境人员”?
他此行的目的,是到河南省银保监局咨询,自己在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600万存款无法提取的问题是否有了解决办法。
自4月18日开始,河南部分村镇银行出现了取款异常,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5月7日,在储户交流群中,有2900多人登记了各自的存款金额,合计已经超过12亿元。
在被送到集中隔离点——距离火车站约3公里的青龙山庄后,许强遇到了四十多位和自己一样被赋红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河南省内村镇银行的储户,陷入取不出款的困境。
在南方周末采访的数位储户中,他们并不属于按照防疫规定可赋红码的人群,郑州当地对“红码”储户也没有采取相对应的隔离措施。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看来,相关职能部门明显超出了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和限度,侵害了个人信息权益。
“红码”也能离开
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或次密接、境外高风险人员、高风险地区驻留人员,在《河南省健康码赋码规则(第二版)》中,可赋红码的对象包括以上几类。
健康码赋红码,也意味着无法自由出行,需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而在许强所处的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没有对被红码人员按这一要求进行管理。
许强回忆,6月12日下午4点多,被送至隔离点后,他就和四十余位储户共同待在一处会议室内,等待进行核酸检测。晚上10点左右,河南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会议室内,登记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存款金额等,但没有对如何解决无法取款的问题作出答复。被安置在其余隔离点的一位储户表示,也有河南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来沟通情况。
6月13日下午,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同意返程,离开郑州。决定离开后,许强和另外4名储户由警车送到郑州东站,经由特殊通道抵达站台,没有被查验场所码、豫康码状态。由于北京健康宝状态是绿码,许强到达北京后,顺利出站。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其他储户中,也有人以相同方式离开郑州。
多位储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5月底开始,储户群内有人发郑州车站、河南银保监局等地的场所码照片,建议大家扫码登记个人信息,让有关部门认为储户们仍在郑州反映情况,尽快解决无法取款的问题。
家在山东济南的储户刘小峰回忆,6月10日左右,自己在群友建议下,扫了河南银保监局的场所码,填报个人信息后显示为绿码。
即便已经数年没到访郑州,6月13日下午,刘小峰发现自己的山东健康码也受到了扫描场所码带来的“牵连”,变成了红色。红码下方写着,异常信息由河南省推送,“来自高风险地区未满14天,或未检测到第14天后核酸阴性证明”。他询问当地疾控中心后得到的答复是,山东方也没办法改变,需要找河南撤销。
在河南部分村镇银行部分储户健康码莫名变红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后,2022年6月14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储户们表示,他们的健康码已陆续由红转绿。
谁在赋码?
郑州12320卫生健康热线接线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豫康码的状态若异常,可以在界面上查看这一赋码是由河南省还是郑州市推送,再据此确定管理部门。
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红码”储户中,均显示由郑州赋码。接线员表示,如果显示郑州推送,则赋码问题由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管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数据领域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像豫康码这类省级健康码的赋码管理,数据一般由各市自己建立的数据平台汇总,再上报给省级平台。
该专家介绍,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健康码的赋码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算法实现逻辑,不需要人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