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时,团队曾想将经验复制到泰国去,甚至黎叔已经开始在泰国、越南两地飞。但疫情的变化让大家措手不及,当时已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各个国家开始封锁,黎叔就遥控做了半年的泰国市场。但由于当地人对这一商业模式比较陌生,加上远程电话沟通,效率低下,最后坚持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泰国团队就正式解散了。黎叔将这次失败归于疫情,他准备等越南公司成熟,自己有更多时间分心管理且疫情稳定后,再考虑重新在泰国开张。
最多一个月亏了60万
让黎叔没有想到的是,等待购物车功能,一等就是两年半。
目前,黎叔公司旗下直属账号大概有20个,其中最大的两个账号粉丝数分别为1090万和810万,已经成为TikTok上的头部账号。但公司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黎明公司旗下粉丝数最大的两个账号
2021年开始,黎叔警惕起来——公司想办法开源节流。在此之前,公司为赶在购物车功能上线之前,疯狂投入涨粉,每个月都是巨亏:第一年平均每个月成本支出8万美元,最多的一个月则花费超10万美元,也就是60万元人民币。“2020年一整年,收入才7万多美元,但那一年的支出是40万美元。”
为避免倒在黎明前的黑夜,2021年,公司开始想办法改善营收状况。一方面,公司停掉所有的新增成本,收缩运营,内容上基本还是通过搬运的方式维持平台的涨粉;另一方面,开始接广告,为国内出海企业做一些营销服务。好在粉丝量级高,去年一年有3个月是盈利的,亏损控制到了一年10万美元。
不过,越南的红人广告收入并不高。一个百万级别的网红,在TikTok上发一条广告收入大概只有几千元,“很便宜很便宜”。
一方面是,越南的广告费用普遍偏低,主要是消费力不够。另一方面,相较于YouTube和Facebook这类平台对外链的开放性与兼容性相比,TikTok比较封闭,“客户在投放时一般会监控,他们也比较容易测算出(转化率)。但在TikTok上,别说跳转外链了,连自己发的文案都无法复制粘贴。”TikTok转化门槛更高,也导致了其广告收入低于YouTube和Facebook等平台。
2021年3月,公司开始探索电商,这也是开源的一部分。当时,Lazada和Shopee有一个业务形态是,吸引用户从链接上点进平台网站买东西,也能给予发链接的人一些流量分成。“当时我特意找公司设计生成了类似小店的链接。如果在国内抖音上买东西,直接点进链接一步跳转购买就行,但是TikTok需要看视频点头像进入个人主页点个人资料下方的链接进入小店找商品完成购买……在电商业务里,多一步跳转,损失至少百分之多少?”
尽管如此,公司也不愿放过任何赚钱的举措。
去越南的前大半年,黎叔都处于格外焦虑的状态中,常常入睡时已到了凌晨三四点,尽管越南人不爱加班。但对黎叔来说,这种压力一方面源于营收;另一方面,则是源于管理节奏。
在黎叔看来,越南年轻人并不缺机会,生活比较安逸。而适应了大厂生活节奏的黎叔,会习惯性对员工有高要求,面对落差,常常陷入痛苦。前期,他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调整自己”。
“比如我周一给员工派一项任务,要求截止时间是周三,中国人都会提前做,有问题也会来找我,然后周三准时给到。但越南人不是这样,基本上周三我去问,他会说遇到了什么问题,但却不会提前主动问我。”黎叔表示,因为员工在主观能动性上和抗压性上表现较差,起初自己常常会因为无法按照约定时间给客户提供方案,而失去客户。索性,后面他凡事都会多想一步,面对客户也会自动延长心里的时间标尺。“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些东西很微妙。”
在越南,黎叔也会做一些差异化的管理。比如,在国内,机构会严禁旗下的网红接私活,但在越南,黎叔会明确告诉他们,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以这么做。“因为他们很多是抱着当网红或做明星的梦过来的,但目前TikTok可能不足以支撑他们成名,另外现阶段没有购物车,所以他们目前也只能赚到一份工资。”
好在,今年3月,TikTok在越南正式开通了购物车功能。黎叔以及越南的同行朋友们,已经开始加码带货。不过,这也意味着将是一大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