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2时,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1994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
美联储大幅加息能否控制住通胀?通过加息“驯服”通胀,美国经济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对澎湃新闻表示,3月份以来,美国通胀连续3个月超过8%;美联储在这种高通胀的压力下,放弃了原来所谓比较缓和的、渐进主义的加息方式,反映出美联储现在控通胀的紧迫性。
“美联储是通过全身减肥消除局部肿块。”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对澎湃新闻表示,本轮通胀主要是由于石油和粮食供应短缺导致,压制通胀的最有效办法当是增大二者的供应量。但目前美国政府在缓解供应紧张方面尚无明确进展。
胡捷表示,美联储通过加息抑制供给短缺型通胀,属于“大炮打蚊子”,效率低。他认为,需求过剩导致的通胀对于加息较为敏感,而供给不足导致的通胀对于加息则不太敏感。不过,持续加息的效应,会从对总需求的抑制逐步外溢,最终对于能源和食品需求产生抑制。
下调经济增速,或把抗通胀摆在了更重要位置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美联储官员对通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关键经济指标的预期值。
相较于3月,美联储进一步下调今年美国经济增速至1.7%(3月预测值2.8%),2023年为1.7%(3月预测值2.2%)。同时,美联储进一步大幅上调PCE(个人消费支出)通胀至5.2%(3月预测值4.3%,去年12月预测值2.6%),2023年将回落至2.6%(3月预测值为2.7%)。核心PCE通胀今年上调至4.3%(3月预测值为4.1%),2023年将为2.7%(3月预测值为2.6%)。
王晋斌表示,美联储大幅度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实际上就是把抗通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货币政策的连续紧缩,对经济的总需求一定会造成冲击,整个经济的增速放缓是正常的。同时,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反复,以及供应链断裂的问题,也会导致整经济增速的放缓。”
多位经济学家和机构保持美国已处顶部区域的判断。
王晋斌表示,3月以来美国通胀均位于8%以上,且相差很小,表明通胀属于高位运行,预计不会再有大幅上升。
“通胀如果还没有见顶,也应该快了。”胡捷也表示,通胀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多元资产高级策略师赛雅伦(Arun Sai)对澎湃新闻表示,现在做出最终的加息预期可能为时过早,但若要确定“鹰派峰值”,需要看到通胀见顶的明确证据,预计将在2022年下半年出现。
展望未来,胡捷进一步表示,如果能源和粮食的供给得不到改善,通胀下降将是一个相对缓慢和代价较大的过程:降至2%左右的理想局面大概要到明年中,但今年底应该从现在的8.6%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增长会下来,因为目前看到消费意愿已经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也会有所上升。
“如此,最终局部肿块消了,全身减肥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也就是说,加息的对于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不可忽略,虽然今年美国大概率会维持2%左右的GDP增长率,但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会明显放缓。“胡捷说道。
中航证券也表示,虽然通胀比预期的顽固,但不改目前已处顶部区域的判断,在利率快速抬升和美国经济已现转弱迹象的情况下,通胀进一步抬升的空间和概率较小,风险在于地缘冲突或疫情等是否会造成进一步的供给冲击。美联储加息主要通过抑制国内需求来缓解通胀,而针对供给冲击造成的通胀压力,加息作用十分有限,这就导致美联储加息对通胀的影响能力下降。
中航证券进一步指出,目前通胀问题更多在于,如果高通胀水平受供给问题的影响维持更长时间,美联储即便知道效果有限,也不得不将利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通过“超额”压制需求来对冲掉供给端的通胀压力,那么对应的情景就是“滞胀”。
“驯服”通胀,需要怎样的紧缩政策?
美联储在决议声明中表示,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至2%这一目标。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决心将通胀锚定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