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捷表示,通胀率1-2%是美联储的理想目标。从目前的8.6%降到2.0%,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判断,美联储的大约把基准利率的最终目标设为3-3.5%。从当前的1.5-1.75%逐步调整到3.0-3.5%区间,大概还需要4-6次加息,也就是说大约在明年第一季度结束加息过程。再给与两个季度的效果滞后期,理想情况下,明年年中会达成通胀率2%这个目标。如果辅以缩表行动,通胀的降低速度还会更快一些。
“就目前的通胀而言,尽快想法改善能源的供应,降低其价格,是最大化加息效果的关键。否则单靠货币政策,见效慢,副作用大。改善能源供应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外交手段说服产油国加大产量。”胡捷说道。
王晋斌表示,鲍威尔“坚守”的措辞,实际上是要“锚定”长期通胀预期。目前,十年期国债隐含的通胀率从4月份的3.1%-3.25%,下降到现在的2.7%左右,表明长期通胀预期还没有“脱锚”。
美联储会给市场“意外”吗
值得注意的是,与加息前大幅下跌不同,加息落地后,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00%,纳指涨2.50%,标普500指数涨1.46%。
中航证券表示,本次加息75BP符合市场预期,但这是由于6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5月CPI同比环比超预期后,市场急速上调了加息预期。市场在会前主要担忧美联储是否会较市场预期更加激进,但结果是美联储依然是走在市场预期之后,没有释放超预期收紧的信号对市场来说就是阶段性利好,因此美联储宣布加息75BP之后,出现美股反弹,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回落。
胡捷表示,多数市场参与者在加息前预期提息75个基点,与美联储实际落地的政策一致,反应了市场与联储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景形成了共识。这是美联储实施金融政策时力求的一种状态,即避免给市场“意外”。对美联储而言,达成这种“共识”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既不能事前泄密,也不能让市场预期与联储考量完全脱节,各种微妙有赖美联储的经验积累。
“昨天突然加大单次提息的幅度,不意味着美联储对于总体形势的判断和行动计划有大的调整,更多是为了向市场释放压制通胀的决心,安抚市场对于通胀的恐惧。即,美联储逐步将基础利率提升到3.0-3.5%,目前看仍是既定目标,没有大的变化。”胡捷说到。
王晋斌表示,这次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紧缩,跟以往的“前瞻性”指引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通胀的环境和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这次美国通胀首先是财政政策刺激的通胀,随着财政刺激的退出,美联储认为通胀会自行消退;然而随着失业率的不断下降,工资水平不断的上升,再叠加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供应链瓶颈、疫情反复等问题,最终推动了物价维持高位。美联储希望提供前瞻性指引,但要在切实的通胀数据出来后再采取措施。
中航证券则表示,对于后续加息路径,本次美联储声明中提出FOMC委员会强烈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这意味着加息继续紧盯通胀,事实上,本次加息75BP也不是美联储早有打算,而是在5月通胀超预期,市场预期大幅走高情况下的顺势而为。
“从今年通胀表现和美联储的应对来看,美联储并未表现出比市场更强的针对通胀的预判能力,其政策走向也基本是跟随通胀形势,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前瞻性’。因此,对于后续加息路径,市场盯紧的是通胀,美联储现阶段已经难以引领市场预期,而更多是跟随,这导致其点阵图等指引信息的参考价值下降。” 中航证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