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荆玉
618电商大促之时,这个节日的发明者——京东方面却传出一则非同寻常的消息:京东要进军外卖市场,且已正式对内成立同城餐饮业务部。
还有更详细的消息称,京东的餐饮外卖业务首站将选择在郑州进行试点,外卖商家将在京东到家APP上线,由达达进行配送。目前团队已经在当地对接餐饮商户上线。
众所周知,京东的主航道是零售,而美团的主航道是本地生活,外卖更是本地生活中最刚需、最高频也是最核心的业务,曾经历了十年鏖战才发展至今。京东要啃外卖这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也因此迅速引起了市场热议。
看好的观点认为,京东外卖不过是在现有的京东到家、京东APP的本地生活频道增添了一项新服务,业务延伸的逻辑顺理成章。对于商家来说,大多会欢迎新外卖平台的加入,平台格局的松动会带来自身话语权的提高。
亦有负面声音指出,京东做外卖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团,正如当初滴滴做外卖狙击美团打车,这种“三心二意”的战略很难长期持续。
但无论成败与否,京东布局外卖业务的行为,就意味着本地生活赛道竞争的再度升级。
01以攻为守应对竞争
从现有玩家的业绩表现来看,餐饮外卖远算不上好生意。一方面餐饮外卖业务的利润极低,堪称“蚊子腿”业务,即便是从多年的外卖大战中获胜的美团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餐饮外卖业务链接了数百万的商户、骑手,关系着无数小微组织和个人的就业与生活。要协调好商家、骑手、消费者三方利益,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去年7月,国家市监总局、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要求。截至目前,骑手的社保应该如何缴纳,缴纳多少,还没有一个定论。
骑手社保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解决
那么京东为何选择在此时入局吃力不讨好的餐饮外卖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京东并非将餐饮外卖业务作为战略核心重仓押注,更多的是一种尝试和探索。《晚点LatePost》援引一位京东人士分析指出,京东尝试外卖的逻辑是以攻为守,“更主要目的是对美团的防守和牵制。” 这和当年滴滴做外卖以狙击美团打车的逻辑类似。
所谓以攻为守,实际上指向京东在零售和本地生活两个关键赛道面临的竞争压力。
在零售市场,美团的即时零售正在一步步打破传统的电商配送格局,京东的当日达、次日达正在受到挑战。
根据潇湘晨报报道,2021年与美团闪购合作的数码3C品牌数量同比增长两倍多,美团外卖上的数码类品牌门店近万家,覆盖全国299个城市。美团外卖还成为了数码品牌新品首发的重要渠道。
针对快消和日用百货,美团2021年还开始试点了“闪电仓”,为消费者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达服务。据悉,美团闪购计划未来三年开设一万个闪电仓,扶持200个营收过亿商家。
即时零售半小时达、一小时达的配送,与京东的SKU有不小的重合,虽然短时间内还谈不上很大冲击,但如果美团闪购的发展势头继续下去,一步步扩大品类,对京东的威胁不言而喻。
在本地生活、尤其是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到家也同样在遭受美团的围攻。
据美团CFO陈少晖在2021年业绩电话会上透露,2021年美团闪购年交易用户达到2.3亿,总交易额达到了外卖的12%(约842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京东到家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的平台总交易额(491亿元)。
虽然2021年京东到家在商超领域的市场份额仍然是第一(27%的市场份额领先老二美团闪购的13%),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估到2024年将达到近9000亿。而美团方面则对外表示,即时零售的市场预期未来五年将要达到1万亿,而美团在未来五年想要拿下4000亿元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