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大会堂《话说中华服饰》北京高层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物化的社会文化载体,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美学思想和审美倾向,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气质。这些经典论述,为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中华服饰》拍摄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参考意见和理论支撑。接着张印周广觅英才,组织专家学者及名作家分集编撰,涉及面极广,难度很大。但张印周没有失去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
张印周认为,服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除了实用价值外,也是穿在人们身上的艺术品,彰显着人们的审美,对人们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汉服和唐装逐渐被人们提起与追捧,但振兴中华服饰,并不是完全复古。他提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研究开发自己的国服,应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融入当今国际服饰文化理念。
自2010年始,张印周就率先对中国要不要有自己的国服,进行了深层次研究与考证。他撰写了《中华国服的几点思考》《确立中华国服之我见》《略论中华国服的设计定位与市场前景》等论述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纺织科学研究》及《中国服饰》杂志上。之后,几十家媒体转载,网络铺天盖地,凤凰卫视还作了专题评论,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
张印周介绍,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意见》同时提出: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
张印周认为,中办国办这个文件是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振兴做出了具体部署,是个纲领性文件。无论在政治、文化、艺术、经济方面,还是在国家和谐及国人愉悦精神层面上都会获得健康、积极向上的效应,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坚信,中华服饰走向世界的春天即将到来。
作者: 辛夫,资深媒体人,主任编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原巡视员兼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平印,高级编辑。曾任中国信息报总编室主任。133813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