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出手,股价仍在低位
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出手稳定股价。
公告显示,今年以来就先后有苏州银行、瑞丰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浙商银行及厦门银行相继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纷纷采取董监高出手增持自家股票的稳定股价措施。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虽然都是稳定股价方案,但各家银行管理层出手的“阔绰”程度却不相同。
从增持主体来看,浙商银行、苏州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4家银行的增持主体仅包括公司部分董事及高管成员;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及重庆银行3家,除董监高成员以外,还包括公司部分股东也参与增持。
从董监高与股东合计增持的金额来看,上述7家银行计划增持金额合计超过1.26亿元。其中以齐鲁银行为最,公告显示,该行此次稳定股价的增持主体包括持股5%以上股东5名以及董监高人员8名,增持金额不低于5420.65万元。
而瑞丰银行的增持主体则为13名董事、高管,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102.98万元。瑞丰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在本行领取薪酬的时任董事(独立 董事除外)、高级管理人员购买所增持股票的总金额不低于其上一年度于本行取得的税后薪酬总额的15%,但持股比例或数量应符合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
从价格来看,厦门银行、浙商银行、苏州银行及渝农商行4家未设定增持计划价格区间,齐鲁银行、重庆银行、瑞丰银行3家增持计划价格区间均为不高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无论哪家更“大方”,高管增持背后,实则透露出管理层对银行跌破净资产的隐忧。今年以来,A股市场中银行股“破净”已成常态,年内多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都在业绩发布会中提及了当前银行板块的低估值。
5月31日,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0年至2022年,银行板块市净率估值由2010年初的2.9倍降至0.58倍左右。浙商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上市银行整体估值屡创新低,行业估值中枢下移至0.5-0.6倍的市净率。
“说明现在的市场不看好银行股,担心银行资产状况。”在行业人士看来,外部投资者对银行业信心不足,而内部管理层又坚信自家银行“被低估”,管理层通过自掏腰包增持股票,向市场传递信心。
银行股在市场上的表现也确实让管理层伤透了心。以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招商银行为例,年内该行股价迎来大幅下跌,5月份股价一度跌至35.26元/股,较一年前57.67元的高点缩水近4成。
市场似乎对于银行采取的稳定股价措施并不买账。以苏州银行为例,6月15日发布公告当日,该行股价实现2.12%的涨幅,但在当日普遍大涨的银行板块中,涨幅并不突出。
5月26日,招商银行新任行长王良在二级市场花费76.66万元增持招商银行A股2万股,但对股价仍没有明显的拉升效果。
银行股何时走出“低估值”?
银行股的低迷一直困扰着银行的管理层。数据显示,银行板指自今年4月7日回升至3136.39点后,又迅速下跌,5月份整体降至2800点上下,跌幅超过10%。截至6月21日收盘,银行板指报收2898.36点。
由于不少银行都是在A股和H股两地交易所上市,相比A股的低迷,H股的估值更低。以在沪港两地上市的重庆银行为例,该行自2021年2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以来,股价从上市首日的15.60元跌至今年6月21日的7.99元,而当日港股收盘4.63港元。以该股每股净资产12.56元计算,A股相当于打了6.4折,而港股相当于打了3折。
(图/视觉中国)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从已披露的业绩数据来看,银行估值已被严重低估,但未来不排除还有下跌空间。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未来十年银行板块PB估值中枢可能降至0.5倍左右。
尽管招商证券随后预测,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银行板块PB估值将引来修复,有望小幅回升,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股想要走出“低估值陷阱”还需不少时日。
在雪球平台上,有投资者坦言,银行的报表不容易看懂,还容易藏“雷”。在一位券商的银行分析师看来,银行股长期相对的低估值,是由它的成长性决定的。“你看近几年基本上四大行报表增速都是个位数,我们说它估值高或者低,跟这个增速相比,实际上是合理的,并没有说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