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虞世南(传)行书摹兰亭序帖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雪江归棹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传)顾恺之(346-407)《洛神赋图》(局部)(北宋摹本)
国家一级文物《洛神赋图》,原本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但很快失传,现存的是北宋画家的摹本。虽说是摹本,它也相当珍贵,被乾隆定为“洛神赋第一卷”,珍藏于御书房。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行书作品《研山铭卷》,被宋高宗收藏,从皇室中流出后,近代又辗转流落日本。直到2002年,国家文物局成功以2999万元人民币竞购此作,入藏故宫博物院。此次为《研山铭》首度于境外展出。
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部分文物需要轮换展出。例如古代书画这类纸质或绢本文物,对光照、温湿度十分敏感,展期只有一至三个月,部分文物展品在今次展出后,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大清传国玉玺 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珍贵书画,陶瓷名品、金银锡器、珐琅、织绣、玉石器和玺印等各类重量级文物也在展品清单中。不过,香港故宫的开幕展也不全是照搬北京故宫的文物。其中“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就是在300件与马有关的故宫文物之外,展出了逾10件法国卢浮宫藏品,呈现中西方马文化异同,反映中外文化艺术间的交流。
展览现场
不同于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
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开馆在即,日前正在访港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6月20日走进香港故宫,发表了“共同守望人类的故宫”主题演讲。“这是见证香港回归25周年的’重大礼物’。”他表示,香港故宫既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厚爱,也是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6月20日走进香港故宫,发表了“共同守望人类的故宫”主题演讲。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是我们的分院。相反,双方是伙伴关系,馆藏定位互为补充。”王旭东表示,香港故宫的展览有很多创新角度,也考虑到要吸引年轻人,如古与今的对话、中西方对马文化的解读,都反映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优势和特色。谈及在香港推广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特别指出,故宫博物院与在港的中国文化研究院合作,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讲座和教学资源“我们的故宫”。故宫的专家已为研究院“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供稿,为“我们的故宫”系列活动揭开序幕。
香港故宫可一览维港风光
谈及香港故宫的定位和愿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非北京故宫的分馆,也要与台北故宫不同。“我们希望由此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事业融合发展,让香港的文化发展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观众,助力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央政府以及包括内地同胞在内的观众对我馆非常支持,因而这个项目也能将香港和内地民众的心连在一起。在香港,博物馆的开幕为年轻一代提供认识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机会,也希望鼓励他们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
吴志华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中西文博交流中希望扮演联系人的角色。“连接外国的博物馆是他们的重点,文化艺术是没有政治语言的。很多外国观众非常喜爱中国文化艺术类型的展览,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网络,将做过的展览推广至外国,我们的团队很多人有在欧美等地的工作经验,非常了解西方观众口味,我们的展览都是中英双语的,且对方知道我们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这是我们所长。同时我们可以将外国博物馆的展览引进来,进行对等的交流活动。我们还可以筹备中西文化交流主题的展览并举行世界巡展。”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地,香港故宫在策划方面也融入了香港的研究者、策展人和艺术家的手法和艺术表达,既有外国元素又有中国传统元素,从香港角度展示故宫特点,希望给观众呈现不同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