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就专项债扩大投向范围征求意见,新基建项目或细化投向领域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吉富星近日参加中国财富管理50人青年学术论坛举办的“当前形势下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专题研讨会时表示,提前发2023年的一般债、专项债等实现跨周期调节。按以往的政策逻辑,提前额度可达总额的60%、规模达数万亿,但考虑到实物工作量形成需要时间,没必要在年内发行过大规模。今年在三季度或者四季度可以考虑发1-1.5万亿(具体规模可再论证)对冲一下,确保在年内形成拉动作用,也是可行的选项。
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官方信息披露,但是记者了解到,已有地方开始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
记者获得的南方某省会城市《关于提前做好2023年专项债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国家、省份相关工作要求,要做好2023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提前谋划2023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原有投向和新增投向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通知称,在原有九大投向领域外,可储备综合交通枢纽、煤炭储备设施、新能源项目、应急物资仓储物流设施(含应急物资中转站、生活物资城郊大仓基地)、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其中新基建罗列了市政、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信息化;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云计算、数据中心(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向。
对于专项债作资本金的领域,除原有领域外,新增了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