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单亲妈妈失去半生积蓄,只因村镇银行存款无法取现
文|李晓芳
编辑|王珊瑚
过去的两个月里,郑秀丽记不清自己到底哭了多少回。
这个50岁的女人回忆起母亲去世那天,忍不住又哭了。那是6月4日,患有癌症,并发尿毒症的母亲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但病情依旧逐渐恶化。医生做出最后的建议,可以用一些特效药,尽量延续生命。
“可我真的借不着钱了。”郑秀丽哽咽,彻底说不出话。那短短的几分钟里,她做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决定,流着泪告诉医生,放弃治疗。
医院的记录上写道,“18时45分病情加重,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仍拒绝进一步抢救措施……18时52分患者停止自主呼吸,心跳停搏。家属要求拔除透析管、静脉通路。18时55分,宣布临床死亡。”
如果不是因为那笔23万的银行存款突然无法取现,她大概不会经历这一遭艰难的抉择,郑秀丽说,“能让妈妈多活一天也愿意。”
从4月18日起,河南和安徽共6家村镇银行的储户陆续发现,他们取不出自己的存款了。这些储户遍布各城各镇,人数有40多万,涉及金额400多亿。郑秀丽是其中的一员。
异常是在4月27日出现的。母亲六七年前被查出膀胱癌和宫颈癌,动了大手术,一直在调养。那几天,母亲偶尔会跟她嘟囔,身体不舒服。郑秀丽担心出意外,已经做好打算送母亲去医院。她想从银行取点钱,可登录取款页面,一个弹窗出现,“系统维护中”。
郑秀丽没多想,只觉得这是银行系统的正常维护,“最多一两天就好了。”
第二天,她再次尝试取钱,依旧是同样的弹窗。她询问客服,没人回应。又在网上找到银行的其他储户,发现所有人都取不出钱。“当时我的心就沉了一下。”她暗暗祈祷,千万别出事。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微信群,一个500人的群聊瞬间就满了,所有人都在说,自己取不出钱了。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银行真的出事了。
2020年,郑秀丽偶然接触到一款金融APP“挖财宝”。在她的记忆里,APP上展示着多家村镇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介绍页面上标注着“银行存款”、“50万存款包赔”等字样。郑秀丽没有过多怀疑它们的安全性和风险性。
她不敢将钱投入股票、基金之类风险较高的项目,可也希望手里的钱能尽量挣多点利息,别贬值得太快。这些银行存款产品似乎符合了她的要求。她选了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年利率分别是4.6%和4.85%,分批将自己23万的积蓄存了进去。那是她工作以来,“几十年存的全部钱了。”
国内村镇银行诞生于2007年,本意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银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2018年,受地域和用户数量限制的村镇银行开始利用网络,通过第三方平台面向全社会吸收存款。一批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此成了“中介”,比如支付宝、百度度小满、京东金融等等,各种“互联网存款产品”上架。这些产品为了吸纳储户,存款利率大多较高、随存随取。
这也导致此次出事的几家村镇银行里,储户来自天南地北,据不完全统计,大约90%的储户都是通过各种线上金融app,投入了所有积蓄。
储户们自认不是贪婪的人,不炒股,不买基金,选择把钱存进更稳健的村镇银行里,年利率平均4点多,“比其他国有银行高不了多少”,为什么厄运会落到自己头上?愤怒和泪水都混在这个无力的疑问里。
郑秀丽还没来得及愤怒。5月2日,母亲在家中摔倒,她向身边人借了些钱,赶紧将母亲送进医院。医生告诉她,母亲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还引发了尿毒症,急需透析。
她没心思工作,整日待在病床前陪护。母亲常常吃不下东西,身体却又因为疾病浮肿起来,会哀哀地说身上疼。可她除了每天喂饭、递水、擦洗,看着母亲忍受痛苦,做不了更多。
她哭过无数回,避着母亲,找朋友、老板借了5万块钱,勉强付清了医药费。弟弟和妹妹也在尽力凑钱,“可是他们家庭条件也一般,也拿不出多少钱。”
出于自责,也是抱着一点还能将钱讨回来的希望,郑秀丽起初没对任何人说自己的存款取不出来了。直到母亲的最后时刻,弟弟妹妹坚持不放弃,接着给母亲治疗。可她拿不出钱,能借的亲朋好友也全借遍了,瞒不下去,只能告诉他们,自己储蓄的银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