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随着核酸采样员供大于求,像王明这样的非医学背景的核酸采样员也正在被逐渐边缘化。因为负责排班的人基本优先排有护士证的人,只有培训证的就自然往后靠了。
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影响咽拭子采样的因素主要有:一、咽拭子采集的深度;二、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三、取样的力度;四、采样者和被采样者之间的身高差距;五、被采集者在采集过程中配合程度。
核酸采样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此前邀请社会公众培训上岗,是人手紧张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因此现在对采样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有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据悉,上海市卫健委也会不定期地组织针对已经在岗人员的培训,还加强了对采样人员的突击检查,通过暗访等方式了解一线工作情况。
3
有数据显示,我国核酸检测能力从 2020 年 3 月的 126 万管 / 天,增长到今年 5 月的 5700 万管 / 天,一年时间增加了 45 倍。根据东吴证券的测算,所有一、二线城市常态化全员核酸的年成本约为 6700 亿。
不过,当下核酸检测生意已经有所降温。
之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要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同时,也强调是否要建设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以及检测的频次,主要是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的情况和防控工作的需要,要因时因势来确定,不能够搞“一刀切”。
有专家对媒体表示,大规模核酸,它对大多数城市而言,最合理的用处是在发现疫情之后,快速筛出感染者,在筛检阶段,与之前医院、门诊和重点人群式的检测相比,用处不大。换句话说,常态化核酸和全员筛查,是疫情初期有效遏制病例传播的手段,但如果社会面只存在零星病例,常态化核酸效果不大。
近段时间,已经有多地对常态化核酸检测作出动态调整。比如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在6月21日官宣,暂停常态化区域免费核酸检测,如何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开展核酸筛查,将另行研究安排。这也是第一个退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会城市。
除了合肥,江西、山东、江苏等多地调整了核酸检测有效期。
与此同时,核酸检测的费用一再下调,核酸检测监管力度则不断加大。近日,北京朴石医学、金准医学、中同蓝博这三家核酸检测机构先后被立案调查,三家涉事企业均已被吊销执业证书。
相信未来,核酸检测也将更加规范,真正做到 " 应检尽检",不用检就不检。
本文参考资料:第一财经日报、和讯网、看看新闻、八点健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