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如逼走的租客们:北京上海等多地涨价,有人租金涨幅超20%
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对于广漂女孩吴琳琳(化名)而言,一年前的2021年6月26日是她的噩梦。那一天,她上班不在家,自如工作人员趁其不备将其物品强行打包放置在走廊。
被赶走的缘由在于,自如方仅凭一张照片,认为她发出噪音影响了其他租户,强行将吴琳琳迁出出租屋。而房子的租约本该在今年3月13日到期,月租金1565元。
一肚子委屈之下,吴琳琳将广州自如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州自如”)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该公司退还押金1565元、换租费815元、以及2021年6月26日至7月14日的租金1209元。
去年年底,法院作出判决,认为广州自如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认定租户违约而强行将其搬出涉案房屋被告已构成违约,故须向吴琳琳退回押金1565元,退回换租费815元以及退回租金1033元,共计3413元。
然而,就是这一笔区区的3000多元,自如方却迟迟未赔付予租户。今年愚人节,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将广州自如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3113元。
但当下,自如及其掌舵者熊林,最为烦恼或许不是这笔三千多元的赔付事件。近段时间,自如被卷入舆论漩涡,对外,租客、业主对自如涨租的举措,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对内,一番人员优化之后,也暴露了公司裁员的尴尬。
疫情之下,自如的流动性或许并不充裕,这才有了对外涨租、对内裁员的举措。2019-2021年,自如收入分别为3.09亿元、1.28亿元和1.58亿元。尽管去年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3%,但相比于疫情前的2019年,仍下降了近五成。
另一边,兄弟公司贝壳找房,也已开始布局租房生意,开启“贝壳租房”板块。自如与贝壳,熊林与彭永东,在租房领域同场竞技,其中各自藏着怎样的考量,是外界的疑问所在。
对内裁员&对外涨租
据市场消息,自如除一线业务部门外,其总部中后台及职能部门不到4000人,此次裁员比例约20%,涵盖互联网营销、运营管理、品质、设计等部门。赔偿标准N+1,只给两三天的交接的时间。
不过,自如也迅速给出官方回应,表示目前只是对个别部门,进行正常的组织优化调整,但会持续加大服务客户和业主的管家团队的招聘。它直言上半年因为疫情而受到挑战,但会对各个经营维度优化调整。
王鹏(化名)看到自如大批次裁员的新闻,并不惊讶。他是自如7年老员工,然而离开后却跟公司闹上了法庭。
至今,他仍清晰记得自己入职自如的日期,2014年12月3日。那时候,自如还只是链家的一个内部创业平台。入职后,王鹏被分配至业务拓展部门的业务岗位,后又担任客服服务管家。
2021年7月,自如在未与王鹏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决定给他调整工作岗位并降低了岗位工资,由原来的6500元降低为4500元。紧接着2021年8月31日,王鹏因“自如克扣工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在请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克扣工资等相关费用,被自如均予以拒绝。他无奈之下,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提起仲裁,后又把前东家告上法庭。
请求法院判令自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1.9万元,以及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克扣工资4000元,还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休息日加班工资65655元。
自如则辩称,企业有管理权和调整权,员工应该尊重公司的调整。王鹏原来的岗位是收房和业主谈,调整后的工作内容是把房子租出去,调岗后市场量更大,收入比原来更高。不认可克扣工资。
最终今年3月,法院对王鹏的大部分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判决自如应当向王鹏支付经济补偿金为114072元,同时应支付2021年7月和8月的岗位工资差额4000元;案件受理费5元,由自如负担。
不止像王鹏这样的普通员工遭受了自如的不公对待,连自如友家前业务总监也于2020年8月,被自如生活公司单方下发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目前,在发生裁员风波的同时,关于自如涨价的消息,也在另一端发酵。
近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多地的租客反映,他们的租房合同到期打算续约,却收到了房租上涨的通知,涨价幅度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有人的租金涨幅超过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