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如逼走的租客们:北京上海等多地涨价,有人租金涨幅超20%
自如的母公司为北京自如生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它由自如(天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天津自如”)持股100%,天津自如则由香港公司Ziroom (HK) Limited全资拥有。乐居财经穿透获悉,Ziroom (HK)目前有两名董事,分别为熊林和单一刚。左晖妻子朱艳对自如集团持股35%。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自如对贝壳的应付款项分别为6.1亿元、3.36亿元、3.49亿元,应收账款分别为1.23亿元、0.21亿元、0.31亿元。不知道在后续发展进程中,自称独立运转的自如,会不会与贝壳有进一步的大合作。
彭永东发起新的战略,涉足住房租赁行业,或许是想进一步证明自己。不过,他还是在尽量避免与自如的业务重叠。
有市场人士分析,尽管贝壳租房也在部分城市尝试分散式公寓托管,与自如存在一定交集,但是对于自如租房目前的主要模式“增益租”,贝壳租房表示不会选择。
上市搁浅
熊林看着彭永东在新赛道的进取,不知是否有感受到压力。
在资本市场上,贝壳的步伐迈得更快一些。两年前,它便远赴大洋彼岸登陆美股;今年5月,在纳斯达克过得并不愉快的贝壳,决定回港,随后发布了今年的一季报。
贝壳找房一季报显示,该公司期内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39.4%;总成交额5860亿元,同比下降45.2%。净亏损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2800万元。
在疫情之下,贝壳的房产交易业务的业绩,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其包含家居、租赁等板块的新兴业务,实现收入4.85亿元,虽同比下滑15%,但表现却优于新房及二手房等交易主业。
显然,彭永东是想让新兴业务逐渐挑起大梁。
去年11月,在贝壳惠居事业群成立的同时,贝壳整装大家居事业群也宣布成立,并设立了整装大家居战略管理与投资中心;今年2月,郑深圳被任命为该板块的负责人,直接向彭永东汇报。4月,贝壳完成对圣都家装的收购,标志着其家装版图继续在扩大。
相比于拥有双重上市地位,并借此取得发展的贝壳,自如的上市进程似乎陷入了停滞。
从2018年开始,自如不止一次被传言在海外上市。隔年的9月中旬,据外媒IFR ASIA报道,自如正考虑于2020年在美国上市,筹集5-10亿美元。正是那时,青客和蛋壳公寓也在谋划赴美上市计划,争夺“长租公寓上市第一股”的名号。
彼时,熊林公开发声称,“IPO就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更多人的去评判,未来这些人要和你共享利益同时也要共担风险。因此只有自如的各项指标表现得更好、只有自如的品质与服务更好,才会去考虑IPO。”
如今,蛋壳暴雷,青客盈利不稳,自如的品质与服务也在市场上褒贬不一,其上市的节点仍难以确定。
近年来,自如规模扩张的“轮子”,仍在辘辘前行,如2020年并购集中式公寓运营商贝客;在蛋壳暴雷时开启“暖冬守护”计划,针对蛋壳公寓的业主和租客提供新的服务合约。去年,它又并购了豪宅公寓服务商曼舍,将其作为高端产品的代表。
乐居财经获悉,自如旗下有15家全资子公司,间接持股23家,涉足北京、上海、武汉、苏州、广州、天津、深圳、成都、杭州、南京等地。
扩张之下,自如却屡屡收到罚单。例如,6月9日,自如将将房屋的客厅打隔断出租给承租人居住使用,被北京市海淀区房屋管理局罚款7500元;5月底,还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