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周末援引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避孕套的使用场景接近一半是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地方。
“高邦”因手套业务被收购
人福医药疫情爆发年出售杰士邦等业务
在避孕套的销量下行后,部分避孕套生产企业迎来了“卖身”的命运,比如桂林紫竹乳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紫竹乳胶”)。
官网显示,紫竹乳胶是原桂林乳胶厂,是1966年由原化工部投资兴建的乳胶制品企业,是原国家计生委定点生产企业,也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安全套产品供应商,拥有品牌“高邦”。
目前,紫竹乳胶的主营产品为避孕套、医用手套和防护手套三大类。其中,避孕套的年产量可达6亿只,医用手套的年产能约为1亿副(医用乳胶外科手套)和1.2亿只(检查手套)。
从年产能的数量来看,紫竹乳胶的生产重心无疑是放在避孕套上的。
不过,在今年6月,稳健医疗(300888.SZ)发公告宣布,以4.5亿元自有现金收购紫竹乳胶100%股权,这一笔收购看重的却是紫竹乳胶的手套业务。
稳健医疗在公告中称,此次收购将填补其对于乳胶产品的空白,尤其是医用乳胶外科手套,(将)助力稳健医疗成为国内低值医用耗材产品线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21年,紫竹乳胶实现销售收入约3.2亿元,净利润约5085万元。其中,医用乳胶外科手套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约55%。
截图自稳健医疗公告
不仅仅是紫竹乳胶,前文提到过因有避孕套业务受到追捧的人福医药也做出了相似的决定。2020年11月,人福医药发公告称,其以2亿美元转让持有的乐福思集团4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乐福思集团从事两性健康业务,目前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Lifestyles、Jissbon(杰士邦)和ZERO等知名避孕套品牌,并设有研发中心。
当时,人福医药给出的理由是,它在近年来积极推进业务聚焦与资产优化,逐步退出竞争优势不明显或协同效应较弱的细分领域。此次转让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为何从避孕套转战手套
原材料相近,且同属医疗器械
红星资本局发现,部分避孕套生产企业本身就配备有医用手套业务,如紫竹乳胶;而在避孕套的销量下行后,有部分此前仅生产避孕套的企业也把目光转向了医用手套。
以康乐公司为例,据外媒《金融时报》报道,它正在进军医用手套制造业务,计划于今年年中开始在泰国生产手套相关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从避孕套转到医用手套,这在行业内比较常见,因为两者的原材料相近,且同属于医疗器械。不过,转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真正转型成功的企业不多。
以甘肃景秀宜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例,它的经营范围包含了避孕套,但在2020年8月,经营范围发生了变更,新增了PVC手套和丁腈手套的生产及销售等。
其中,桂林恒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保防护”)被视为转型者中的佼佼者。但是,恒保防护的品牌经理蒋佳告诉红星资本局,早在2018年,他们已经布局了相关战略。
蒋佳称:“公司要做大健康,这是针对健康防护产业链的布局。2019年,当时手套的生产线有3条,年产能还未达到1亿副;预计今年所有的产线投产,年产能能达到8亿副。”
恒保防护旗下的手套 图由受访者提供
目前,恒保防护旗下拥有自营避孕套品牌倍力乐,也有医用手套品牌麦迪斯。
蒋佳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受到疫情的影响,医用手套的需求量增长得出乎意料,每年几乎能达到100%的增长,它带给公司的利润比避孕套要多,“我们期望公司上市后再回头反哺避孕套业务。”
相比之下,在疫情爆发初期,恒保防护旗下的避孕套产品有短暂的快速增长情况,而随着疫情的延续,涨幅趋于缓平。蒋佳称,从这两年半的情况来看,公司避孕套业务略有增长,但与预期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