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的“七年之痒”:存贷款增速放缓,资本补充承压
2021年大多数民营银行都实现了营收及净利的“双增”,但头部民营银行的优势持续扩大,部分民营银行生存空间则进一步被挤压,部分民营银行资本补充承压与业绩分化较为严重有关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张颖馨 实习生 铁钰
编辑|袁满
自2014年底启动试点以来,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下称“网商银行”)等五家银行为代表的第一批民营银行已走过七载。当前,国内民营银行数量已达19家。
近日,随着最后一份民营银行年报披露,所有民营银行均已交出2021年的“成绩单”。
过去一年,对不少民营银行来说,面临不小挑战。在存贷两端监管新规之下,受限于“一行一店”模式,本就缺少渠道和客户的民营银行,承压明显。
总体来看,在19家民营银行交出的“成绩单”中,“马太效应”再次无悬念地出现:无论是盈利水平,还是资产规模等,头部民营银行的优势持续扩大,部分民营银行生存空间则进一步被挤压。
资产规模分化加剧:微众、网商占“半壁江山”
近年来,基于禀赋优势不同等多重因素,民营银行发展分化明显。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19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1.64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约3593亿元。其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两家的资产总额,在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中占比超50%。
按照资产规模,可将民营银行分为三个梯队。
来源:《财经》记者根据民营银行2021年年报数据整理
以千亿元为划分界限,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及江苏苏宁银行(下称“苏宁银行”)可列入第一梯队。在此之中,苏宁银行资产规模在2021年首次突破千亿元(1012.21亿元),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则分别以4387.48亿元及4258.31亿元的资产规模遥遥领先。
第二梯队为资产规模在千亿元以下、500亿元以上的民营银行,共有七家,分别是武汉众邦银行(下称“众邦银行”)、吉林亿联银行(下称“亿联银行”)、湖南三湘银行(下称“三湘银行”)、四川新网银行(下称“新网银行”)、重庆富民银行(下称“富民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下称“中关村银行”)及天津金城银行(下称“金城银行”)。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17年开业的众邦银行,2021年末该行总资产达到871.24亿元,较2020年增长20.23%
剩余九家位列第三梯队的银行,资产规模均在500亿元以下,包括上海华瑞银行、威海蓝海银行(下称“蓝海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下称“民商银行”)、辽宁振兴银行(下称“振兴银行”)、无锡锡商银行(下称“锡商银行”)、梅州客商银行(下称“客商银行”)、安徽新安银行(下称“新安银行”)、福建华通银行(下称“华通银行”)和江西裕民银行(下称“裕民银行”)。
在此之中,有七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尚不足300亿元。2019年开业的裕民银行资产规模最小,为173.86亿元。
盈利“断层”:亿联、华通银行营收、净利均下滑
资产规模的明显分化,同样表现在19家民营银行的“赚钱能力”上。2021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第一梯队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都与其他银行形成“断层式”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仅微众银行一家实现的净利润,便已超过其余18家民营银行净利总和。
从营收情况来看,前三甲由两家“第一梯队银行”和一家“第二梯队银行”包揽。微众银行以269.89亿元稳居第一,网商银行为139.03亿元,营收为37.06亿元的三湘银行则位列第三。
来源:《财经》记者根据民营银行2021年年报数据整理
从净利润来看,占据前三的银行分别是第一梯队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以及第二梯队的新网银行,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68.84亿元、20.92亿元和9.18亿元,差距明显。而其余16家银行中,14家银行2021年的净利润不足5亿元。
来源:《财经》记者根据民营银行2021年年报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