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推广方式一次性收费,不保证筹款效果。而另外一种方式是“出售微信群”,一个百人以上微信群2元(拉买家入群),50个起售。这些微信群包括各大城市、各小区的业主群。
淘宝上的多位店家坦言,不做分成模式,“分成就变了性质了”。不过,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和一些QQ群里,按筹款额度比例分成的商家并不鲜见。一位名为“吴生”的推广人向记者提出65%的抽成。“众筹成功后,我按比例打款给你。”吴生要求,链接里的收款账户必须写他的。
“这样平台审核通不过吧?平台不是要求收款账户必须是筹款人本人或近亲的吗?”“我们之间有协议吗?我怎么相信你筹完款会打给我35%?”当记者以求助人的身份提出这些疑问,吴生回答:“每日结算,如果一天拿不到钱,随时结束合作。”
水滴筹官网上发布的《用户协议》明确,如在求助项目中指定的收款人非发起人、求助人,则发起人、求助人应当确保收款人遵守本协议及发布规则的相关规定,且将求助款项用于求助人本人治疗,并对其违反本协议和《发布规则》规定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轻松筹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对于筹款的发起人,平台没有限制,可以是求助者本人,也可以是亲戚朋友,但收款人必须是患者本人、在同一本户口本上的直系亲属、医院的对公账户。
当记者再次对收款人不是求助人账户表示质疑后,吴生说:“填你的也可以,但要70%才能做。”
这意味着,筹款的70%被推广人拿走,求助人只拿到30%。“这是行规,愿者上钩,不强求。”吴生显得有些不耐烦,“问那么多干嘛,到底做不做?我有的是客户。”
记者注意到,在吴生的朋友圈中,几乎全是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的相关筹款链接。
记者和筹款推广人之间的聊天记录。
游走于法律边缘
“这些所谓的推广人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信用,让大病家庭求助更难。”相关平台负责人告诉《中国慈善家》。
近日,轻松筹、水滴筹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电商平台屏蔽提供筹款推广服务的店铺、同时承诺将共同打击筹款过程中出现恶意刷单、先捐后返等操作。对此平台也已设计了风控机制,一旦有相关敏感操作,将被判定为违规行为,平台将停止筹款服务,并把筹款人列入失信筹款人黑名单,已经筹集的资金将原路退还捐款用户。
湖北环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祥斌认为,具体案例中,需要分析筹款推广人是通过帮助病人筹钱的手段来达到谋利的目的,还是用获利的手段来达到为病人筹款的目的。也就是说,要看获利是目的还是手段。
“市场经济规律下,筹款也是相对专业的事情,推广人收取一定的中间管理费用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关于比例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何给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空间,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才是重要的。”曾祥斌说。
在曾祥斌看来,推广人协助筹款是好事情,值得鼓励,也需要去引导。“虽然不太符合我们固有的道德直觉,但是它是当前解决病人困难的有效路径。”曾祥斌说,“如果只是简单地打击、取缔,而忘却这个事情背后的社会刚性需求、病人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窘境,并不是好事。”
他进一步指出,要对筹款推广进行规范指导,如果是利用病人信息,协议约定不清楚,分成倒挂,推广人以挣钱为目的,就会构成骗捐。
中国现行法律并未单独对骗捐做出定义,司法实践上,一般以诈骗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量刑标准进行了补充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中国慈善家》从相关筹款平台了解到,目前,平台也接到用户投诉,正在联合公安机关进行取证。
实际上,由于现行法律对大病筹款相关业务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职业推广人游走于法律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迈进诈骗的门槛。
近日,广西警方破获全国首例网络众筹诈骗案,抓获数十名涉嫌诈骗人员。他们冒充住院病人的陪护人员混进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区医院,伪装成“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的推广人员,骗取危重病人家属的信任,一边帮病人做商业推广,一边利用其他手段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