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银行人士:6月20日是新海航首次还息日 如今尚未收到一分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
6月25日,有不愿具名的海南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6月20日是新海航首次还息日,如今尚未收到一分钱。
据了解,这笔利息是在海航破产重组的过程当中,金融系统各大银行支持海航的288亿救助贷利息。根据已披露的法院裁定的破产重整计划,对整个救助贷偿做了优先安排,将采取留债付息的方式,分10年期进行偿还。其中新海航上市公司承担188亿元,非上市公司部分承担100亿元。首笔利息合计5.35亿元。
“我们的利息款项已经准备好了,但付不出去。”6月27日,海航方面有关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询时解释,方大方面并不缺钱,已经全部支付上市公司188亿元所对应的利息3.49亿元。
那为何说付不出利息?卡在何处?困局就在另外的1.86亿元利息上。
新海航:沟通仍在继续
这要从海航陷入困境,破产重整说起。
海航集团2017年末陷入流动性危机,尽管大举抛售资产,尝试“自救”,但叠加新冠疫情影响,海航的流动性风险呈现加剧趋势。为有效化解风险,应海航集团请求,2020年2月29日,由海南省政府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拆分独立板块,分别寻找投资人,是海航集团重整的基本模式。2021年2月10日,海航集团依法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航空主业、机场板块,供销大集三大板块主体单独招募战投重整,海航集团等321家企业合并重整。
2021年10月23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对海航各重整计划草案表决核查的结果,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的各重整计划草案均已获得表决通过。10月31日,海航集团宣布重整计划获法院终审裁定通过。
海航旗下航空板块一直是海航重整过程中的重头戏。2021年9月,*ST海航披露战略投资者招募进展,辽宁方大被确立为集团航空主业的战略投资者。2021年12月9日晚间,*ST海航公告,控股股东变更为海南方大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自然人方威。伴随航空主业的经营管理实控权正式移交予辽宁方大系,海航航空板块的资产整合环节基本完成。
根据海航内部人士解释,航空主业板块交割后,方大集团和新海航一直依法依规、认真执行重整计划,积极与债权人、管理人、法院、政府和其他股东方沟通,根据重整计划如约按时完成了第一次付息,而另外非上市公司部分的利息因“涉及债务未能签署留债协议”、“按照重整计划不具备支付条件”而暂未支付。该部分债务主要是原海航集团100亿元救助贷款,可靠消息称,主要是因为留债主体即各地方航司的国资股东不同意留债,导致无法签署留债协议,因此才有“不具备合规支付留债利息前提条件”一说。
根据海航的重整计划,“债权人与留债主体根据重整计划规定重新签署协议”是后续清偿的前提,显然,如果未能签署留债协议,是无法进行付息的。
接近海南省政府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近期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人民银行总行、海南省金融局召集主要债权人、各地方航司国资股东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原海航集团100亿元救助贷款的留债问题,会上各地方航司国资股东也感到委屈,纷纷表达了自身的客观实际与无奈。
当时各地方国资股东们传达了如下诉求:第一,破产重整期间各类信息保密,很多信息不知道,内部不好决策;第二,需说明债务的背景、形成原因及分配原则,应按照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来分配;第三,重整后各航司仍然是高负债,甚至高于重整前,留债将加剧公司的经营困难。
海航方面坦承,上述问题正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沟通协调。据了解,新海航已经做了多版本方案,目前还在结合债权人、政府、管理人以及监管机构各方的要求进一步调整。
“负重”前行的新海航
如无法按期付息,则会进一步加重新海航的信贷压力。众所周知,民航业近两年处于困境之下,受疫情、油价、汇率等影响,新海航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旅客运输量、飞行班次等生产指标同比大幅下降,经营效益仍旧巨亏,2021年海航航空亏损1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金额已高达10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