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火的互联网和消费赛道如今正面临的现实是:推不动案子,也找不到好案子。
今年已经过半,宋清至今没有出手过任何项目。现在他对年终奖已经没有预期,觉得整个机构能够投1-2个项目就不错了。一位专注自动驾驶方向的投资人告诉Tech星球,现在他基本就靠着每月的底薪度日。
市场已经冷了下来。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5月底公布了一组数据,在其投资的GP中,47%的机构募资进度符合预期,53%的机构在募资进度上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多或少降低了目标募资金额。
募资变得极其艰难。一位机构合伙人告诉Tech星球,VC很早跟LP沟通,很多属于双方签完了协议,但并未打款。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分叉口,整个行情不行了,不少LP撕毁协议不再打款。
一位投资人称,不少美元投资机构,被LP撤资,相当于直接没有子弹,情况非常惨。LP愿意遵守协议打钱,机构这边也几乎没有项目可以出手。
一位二线机构合伙人表示,现在机构投项目不像去年手松,去年可投可不投的项目还会看一看,今年就干脆不看了。机构理性了,项目也理性了。
项目少了,奖金少了,投资经理们也开始消费降级。翟远告诉Tech星球,以前都去星巴克点大杯,后来是雀巢的罐装咖啡,再后来是速溶咖啡。以前买阿迪、耐克的袜子,现在拼多多9.9包邮,以前短裤都要买CK,现在早就不追求品牌了。
所有的一切释放出一个信号:没有那么多项目,没有那么多钱,投资机构也不再需要那么多投资人了。
一位二线机构合伙人告诉Tech星球,今年我们没有招聘,可能其他公司也是这个样子,因为疫情影响确实太大了,现在募资难度非常大,所以几乎都没有钱,怎么去招聘呢?
VC投资人出路在何方:转FA、自己下场创业?
不少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开始寻找出路。
一些投资人在视频号成为了知识博主。他们主要为创业者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辅导,费用在2万/年-10万/年不等。
刘敏曾经是一家小型投资机构的合伙人,但现在她的职务更确切地说,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合伙人,她看好东南亚市场。理由是,既然投不到好项目,看到合适的不如自己下场创业。
刘敏偶尔会看一些项目,她做FA。“现在除了头部大基金有钱,像我们很难募到钱,还是稳一点,先活着比较好。”
但FA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22年一季度中国VC/PE市场投资交易均值断崖式下跌,仅为2731.73万美元,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22%。2022年5月,投资案例数量393起,投资规模63.03亿美元,在年后国内疫情反复影响下,投资市场持续下沉,在本期投资规模降至冰点,仅不足百亿美元。
VC不出手投资,FA自然也拿不到分成。
一位此前消费行业的FA,从去年开始就在陆续减少FA方向的工作,他的大部分时间参与一个和消费无关的创业项目,偏企业服务方向。
消费投资人转型难度比较大,向杉担心转不了行。论技能,他觉得投资人访谈调研属于比较虚的能力,没有一技之长。“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务员”成了行业共识,他在想要不要考公务员,“毕竟公务员不会失业。”
离职时,向杉给自己定的找工作时间是半个月,但现在,他觉得此前过于乐观了,决定给自己延长找工作的时间。
投资天生是一个风险游戏,他们是风口的最佳捕手。今年,大部分投资人开始转行,从消费、互联网到科技、元宇宙、Web3。
一位投资人表示,现在投资真的很惨,只有看Web3的在扩编。在控制通胀的新一轮周期里,最好就是别乱动。啥领域都有门槛,但搞投资就是要学,但最大的门槛对于投资行业来说就是募资,现在募资真的很难。
但科技、元宇宙、Web3并没有想象中光鲜。一位FA告诉Tech星球,去年曾向一知名机构合伙人推荐过元宇宙的项目,但对方的回答是,“项目太多了太乱了,我们暂时不出手了”。
不出手意味着不会失误,也意味着可以将投资机构日常的开支降到最低,因为投资经理不用每天到处“飞”,做访谈和尽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