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手术计划,胡女士和大女儿小茹先进行肾移植手术。来医院陪护的刘先生,决定也将小女儿带在身边。“一家人总要整整齐齐。”
周江桥教授介绍,实施跨血型肾移植,需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敏”处理,清除受体小茹体内的血型抗体,达到血型抗体滴度标准满足手术要求后,再把母亲健康的肾脏移植到女儿体内。
今年4月19日,母女亲属肾移植如期进行。邱涛副教授首先为母亲实施腹腔镜下左肾切取术,随后周江桥教授将这颗健康的肾脏植入小茹体内,仅用时2个小时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周、3周后母女先后康复出院。女儿体内的移植肾运行良好,母亲的身体也无大碍。
眼见妻子和大女儿手术效果良好,刘先生迫不及待要将自己的一颗肾脏捐献给病情更重的小女儿。按照移植手术规则,在供体左右肾GFR(肾小球滤过率)相当的情况下,由于左肾静脉较长、手术方便获取,后续操作难度也较小,应当优先考虑移植左肾。但考虑到小女儿小怡体重较轻,父亲GFR较低的的右肾就能够满足女儿生命需求,同时更能保证供体者父亲后期的健康状况。周江桥教授带领移植团队决定避易就难,选取右肾进行移植。
6月21日,父女间肾移植手术开始。邱涛副教授首先在腹腔镜下获取右肾,并延长了原本较短的供体右肾静脉,有效降低后续操作难度,在周江桥教授娴熟的手术操作下,父女间的肾移植手术也顺利完成。
“感谢父母、感谢器官移植科的医护人员。18年前父母给了我们第一次生命,现在我们在成人的时候,父母和医生护士又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我们要好好活着,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小茹和小怡表示。
胡女士介绍为了挽救两个女儿的生命,整个家族都在努力。母女换肾前,丈夫起早贪黑跑三轮车帮人拉货挣钱;年迈的父母种了几块菜地,每天上街卖菜为孙女攒钱,哥哥姐姐一家也不遗余力帮忙,医院器官移植科也为他们一家爱心捐款。现在移植手术虽已完成,但后期终身抗排斥费用,成了压在全家心头的一座大山。“她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只要孩子们能好起来,我怎么样都可以。”胡女士说。
(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通讯员 宁亚飞)
更多内容,请关注Qnews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