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星
近期,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压力有所增加,消费增长乏力,有必要考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加强对就业和居民消费的支持。
近日,一篇题为《负个人收入所得税——关于促就业和稳消费的一点政策思考》的工作论文,尝试提出一个临时实施负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方案。
论文作者建议,对收入较低的群体采取临时负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即按比例向个人支付一定数量的补贴,来实现促进就业和拉动消费的目标。
论文指出,负个人收入所得税是指当个人的工作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时,国家按比例向个人支付一定数量的补贴。与一般的福利支出不同,负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前提通常是要求获得补贴的人必须有工作。
负个人所得税政策是否可行?与发放消费券相比孰优孰劣?针对这些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了多位专家。
负个人所得税实际是一种补贴
何为负个人所得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适用于哪些场景?
“负个人所得税是和所得税的税种性质相关联的一种说法。”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温来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所得税是有所得就征税,没有所得不征税。所得税大多数都实行累进税制,所以所得越多,征税也越多。
“如果一些人没有所得,生活很困难,实行负所得税就相当于政府在特定时期给这些群体发补贴。”温来成举例说,比如有的城市一些人不给政府交税,政府还给这些人发钱,这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负所得税。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负个人所得税名义上是税,实际上是运用税收手段实现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补助。
施正文解释,按照税的本意,是有收入才交税。“如果不实行负所得税,当然也不用交税,而实行负所得税,就是国家向你‘交税’,也就是国家给你补贴。”施正文说,显然负所得税适用的场景是当居民收入过低时,国家通过这样一个制度给他补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季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现在的基本费用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是在税基上进行减少,而负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在税额上进行减少。”
梁季认为,前述论文所表之意是在我国现有税收制度基础上,再加一项扣除。“这项扣除叫做工作扣除,这项扣除不是在收入里扣除,而是直接在应纳税额里扣除。”
“如果是用税额抵免的方式,那么就一定会出现负所得税,所以就需要有制度上的安排。”梁季解释,因为目前低收入者是不交税的,如果有了负所得税,负的数额越多,所获得的负所得税就越多,对于应纳税额是0以及0以下的人而言,税负也就不一样,因此负所得税也可以起到调节这部分人收入分配的作用。
负个人所得税对促就业和稳消费能起到一定作用
当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压力有所增加,消费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这种形势下,若实行负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哪些好处?对于促就业和稳消费能否起到相应的作用?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此,施正文认为,现行个税政策通过提高起征点、降低税率等措施来调节社会分配,只对有应税所得的人起作用,但对于够不到起征点的真正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并不能享受政策利好。“负所得税则恰恰有助于弥补这种缺陷。它是财政支出手段,因此可以有效弥补税收手段的不足。”他说。
不仅如此,负个人所得税还可以促进就业。施正文分析,适用负个人所得税的前提是要有工作。“所以它实际上是激励人们就业,而不能养懒汉,这是它和其他补贴的根本区别。”
此外,纳税人以现金交税,负个人所得税发的也是现金,对于真正的低收入群体而言,现金发放更便于他们直接消费。“从这几个层面上来讲,负所得税确实对促就业和稳消费能起到一定作用。”施正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