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爆发,也给了北约新的启发,在华盛顿峰会提出的战略概念中又强调了处理地区危机的职能。
结果,就是北约接连参与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利比亚战争。这些地方的动荡不安和生灵涂炭换来了北约壮大的资本,北约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有攻击性。
阿富汗战争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战争打了整整20年。
这20年时间里,有3万多阿富汗平民死亡,另有6万多名平民受伤,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
接连给世界带来人道主义灾难,接连深陷战争泥潭,尤其是在欧洲域外地区的战争,这让部分北约成员国,也开始反思。
这让“北约为什么存在”的讨论又开始兴起,北约,迫切需要明确另一个敌对对象。
2010年的里斯本峰会上,北约提出了第三份战略概念文件,从这份续命凭据就能看出,当时的北约,并没有明确锁定新的敌对目标。
文件中,北约只是泛泛地提到:
国际社会出现了网络攻击、能源安全、导弹袭击、环境安全等诸多“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北约必须要先发制人,这就要求北约必须在全球展开行动,增加北约的进攻性。
基本都是老调重弹。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明白合作与发展的意义,对于想要北约存续的美国来说,这可称不上一个好消息。美国,必须主动做点什么。
2012年,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宣布启动建造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作为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一部分。这一计划,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反导系统,听起来是个防御系统,但起到的作用,却是“进攻性的”——为了保持战略平衡,俄罗斯只能增加自己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数量。
美国,钳着欧洲的安全和稳定为北约寻找续命的资本。
俄罗斯多次要求美国和北约作出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保证其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不会针对俄罗斯。但美国和北约迟迟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一问题。
对此,俄罗斯选择用部署新导弹,作为警告。
俄罗斯的举动,成为北约渲染“俄罗斯威胁”的新鲜素材。但这,还远远不够。
不久后,北约暂停了同俄罗斯的事务性合作,但扩大了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这无疑是在挑动俄罗斯的神经。
此后,北约又频频向乌克兰发出“邀约”的信号。
并且,北约也完成了第四轮和第五轮的东扩:
2017年,黑山加入北约;
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
至此,北约已经扩大至30个成员国。
今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不断火上浇油之下,俄乌冲突升级。
当战火燃起,北约续上了继续发展的资本。
在这次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大方承认,过去8年来,北约一直在为与俄罗斯的冲突做准备。
很明显,美国和北约早就在暗中瞄准了俄罗斯,步步为营。
北约,又一次树敌存续。
俄乌冲突升级,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
制裁俄罗斯能源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
欧洲资本流出打击投资与消费信心;
粮食价格上涨加剧通胀。
这些问题,不少北约国家都深受其害。
北约自己也清楚,俄乌冲突,不足以支撑北约“残喘”下一个10年。所以,北约又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亚洲,就是瞄准的方向之一。北约,正在不断将自己的手,伸向亚洲,以此来推动“北约亚太化”。
实际上,所谓的“亚洲版北约”的设想,是印度曼尼帕尔大学地缘政治系主任纳拉帕特教授提出的。
在设想中,美印是“亚洲版北约”的核心,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是次核心,科威特、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是第三层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