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是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玩家们扮演手里剧本中的角色,由主持人引导,通过剧情推理、搜证梳理线索,共同找出案件中的真凶。参与人数在4到8人不等,单局游戏时间通常在4个小时以上。
“剧本杀”爱好者表示,“人均百余元的消费,除了能够体验推理破案的刺激和剧本人物的人生外,还能在游戏之余满足社交需求。”
“娱乐+社交”属性让“剧本杀”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年轻人的娱乐“新宠”。基于网络平台相关数据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超7成消费者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28%。
图片源自网络
但与此同时,行业飞速发展也导致多种乱象:部分剧本主题荒诞恐怖、内容涉黄色暴力、行业门槛低、盗版等状况,让整个行业备受争议。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
其中,通知要求:严格内容管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坚持正确导向,使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鼓励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应当建立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确保内容合法。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内的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安全要求;应当常态化开展火灾风险自知、自查、自改,提高紧急情况下的组织疏散逃生和初起火灾扑救能力,切实履行安全提示和告知义务,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安全运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设在居民楼内、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不含地下一层)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