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阎学通:对外交往不能仅靠横眉冷对,谦虚谨慎是美德不是软弱
比如说俄乌战争现在还在进行,但是战争对平民造成的杀伤同过去传统战争相比还是减少了,通过精确制导武器,也尽量避免造成非军事人员的伤亡。这算是不幸中的一种进步吧。
中国新闻周刊:你近几年常提到一个概念“不安的和平”,是不是包含战争的风险在加大这样的意思。特别是大国,它们逾越文明底线去发动战争的风险也在增加吗?
阎学通:对,战争的风险在增加,对战争的担心和恐惧也在增加。“安全”这个概念包括了确定性的内容,没有确定性就不安全。
人性中间也还总有一些劣根性。我们在网络上也看到,很多人对别的国家发生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没有同情心,这种劣根性还没有根除。人类文明如果以千年为单位,还是有所进步的,文明程度还是相对提高的。但是如果以百年为单位,可能发现人类的文明程度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提高,而是时而进步,时而倒退。如果以十年为单位,则某些方面是处于倒退进程中。在之前的全球化时期,大家是推动全球化,鼓励人员往来、提倡自由贸易、推动技术合作,现在则是一种倒退趋势。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倒退是全球性的吗?
阎学通:全球化的倒退始于2016年的英国脱欧,然后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2020年的新冠疫情,再然后就是2022年的乌克兰战争,这几次事件都是在加速逆全球化的发展,它反映了一种潮流,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不惜伤害别人。
中国新闻周刊:俄乌冲突也会像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那样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吗?
阎学通:我判断不了到底具体有多长,只能说这场冲突在2022年结束的可能性比较小。一方面原因是双方现在都没有能力在战场上取得明显的优势,快速赢得战争,另一方面是双方目前都没有意愿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场战争,所以就只能持续。
中国新闻周刊:前两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白俄罗斯访问时说了一句话:新的铁幕正在欧洲大陆降下来。俄罗斯和北约、西方的这种全面对抗,接下来会是螺旋上升的态势吗?
阎学通:新冷战的提法始于1979年,里根搞“星球大战”计划也曾被说成是新冷战。在冷战结束之后这种提法不断出现,2008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讲话都被说成是又一次“富尔顿讲话”,也就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恐怕今后这种动不动就说铁幕降临了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个10到20年。每年都说今年是新冷战的开始,说明新冷战并没有发生。这种说法之所以多,是因为人们对冷战熟悉,想用冷战的框架来理解今天的国际秩序,这是种错误的理解。
事实上,并不是俄乌战争引发了大国关系恶化。大国关系恶化已经好多年了,这次战争只是加剧了恶化趋势,它不是起点,而是在大国关系恶化过程中的一个事件。
“我比较难理解,
谦虚谨慎怎么就会是错的呢?”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是世界和平论坛创办10周年。在俄乌冲突这样一个背景下回过头去看,这些年全球安全的演进态势是否远远超出了10年前的预估?
阎学通:创建之初,我们面临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威胁论”。当时只有官方才能组织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讨论,然后清华大学组织了第一个在中国举办的非官方的国际安全论坛。香山论坛在我们之前,那是官方主办的。当时的问题主要在舆论层面大国之间相互批评、相互指责,但还没有大规模地采取相互制裁。近些年,大国之间的冲突对抗已经从相互指责变成相互制裁,行为已经激烈得多。
也有人问过我,世界和平论坛并不能够使得世界和平形势改善,那意义在哪儿?其实正因为世界和平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说明这个论坛的意义更重要。我们可以及时地向世界各国预警,告诉大家世界和平面临什么样的威胁,要如何防范,又应往什么方向去发展。就像气象局,可以建议你带雨伞,别开车去哪些低洼的地方。有一点需要明确,气象局可以提前告诉我们暴风雨要来,但它阻止不了暴风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