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阎学通:对外交往不能仅靠横眉冷对,谦虚谨慎是美德不是软弱
这次论坛的最后一场大会讨论中,大家就提出,区域和平是全球和平的基础,如果你连一个地区的和平都维护不了,就不要奢谈维护世界和平。我参加的论坛的一些小组的讨论,这样的共识非常强烈。
我们中国有个说法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国际社会上有很多人高喊着维护世界和平,但是一到地区和平,却强调要斗争,不惜一战。但如果连地区和平都维护不了,还谈什么维护世界和平。
另外,过去人们常讲怎么加强地区合作,或者是全球组织和区域组织怎么合作来维护地区和平。这次论坛提出一个很好的新建议,是区域组织之间应进行合作,而不是区域组织跟全球组织的合作,也不是区域组织内部合作。比如,上合组织能不能同东盟之间建立一种安全合作的机制,然后为其他区域组织之间的合作树立一个样板。如今,冲突的危险越来越大,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在上升。既然明知雨要来,那能不能带把伞、打个伞。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经提到过,创办一个安全领域的国际论坛,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希望避免让外界把中国看成一个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那样的“经济动物”。现在还有这方面的担心吗?还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忧虑在上升?
阎学通:10年前,在我们创办世界和平论坛的时候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也费了很大劲,因为当时中国不太介入国际安全问题的讨论。
现在10年办下来,当时担忧的情况没有发生。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办了世界和平论坛,而是因为中国对国际安全事务的介入增加了,本论坛只是多种努力中的一分子。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官员,到国际社会上去参加国际安全问题的讨论,包括去参加德国的慕尼黑安全论坛,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这些以前我们都不怎么去人的,特别是政府官员都不参加的。现在情况明显变化了,政府官员经常出现在这些论坛上,国家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增加了。
如果吹个牛的话,我个人认为,10年来,世界和平论坛至少为提高中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开放形像做了一点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类似于世界和平论坛的二轨对话,如何能提升效果和影响力,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阎学通:主要取决于政府希望这样的二轨对话是更多还是更少。先得能办起来,能办下去,然后才可以谈效果。如果没有对话平台,就谈不上提升效果的事。先得有,才谈得上质量。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网络上也时不时出现对论坛以及对你个人的质疑和非议,这会让你会有挫败感吗?
阎学通:挫败感还是比较强的。过去说要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被认为至少你这个人是正义的。今天却被人骂是“卖国贼”,说你是不正义的。网络上出现了一种风向,认为维护世界和平是不正义的事,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努力,是在做错事。这种舆论转向有点超乎我的意料。
我身边听到的声音里,支持维护和平、支持外交要理性的是主流。从道德的角度来讲,人总应该谦虚谨慎,骄傲自满是不对的,不能说好战、暴力打人是正义的。但从一些网络舆论来看,发生了一个道德观念的改变,比如说,谦虚谨慎不再被认为是美德,被认为是软骨头。
我这一代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人应该谦虚谨慎,无论你在班上考试成绩多好,你都不应该骄傲自满,不能因为考试第一,就可以骄傲自满,就应该瞧不起别人。我比较难理解,谦虚谨慎怎么就会是错的呢?
像周恩来那样的老一辈外交家,当年在国际环境那么恶劣、敌对情绪那么激烈的情况下搞外交,也从没有只是横眉冷对,而展现出来的都是他温文尔雅的形象,让他的对手都佩服。
中国新闻周刊:最后想请你谈一下和伯恩斯直接打交道的印象,他对目前的中美关系有怎样的基本判断?
阎学通:我的印象是,一来他认为中美关系目前改善存在困难,二来他认为中美关系在目前的趋势下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但是,他也认为,在这样的局面下,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包括官方和民间。
他在参加论坛时回答学生关于签证的问题时也说了,他就任大使之后就要求进一步放宽对中国赴美留学签证的控制,提供更多的便利。民众之间的交流不一定能够改善双边的关系,但至少不会恶化双边关系。